胡锦涛群众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群众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自身建设和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了“重民、为民、利民”的崭新群众观,抽象出了以“三大意识”为思想基础、以“三为民”为核心内容的胡锦涛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本文充分论述了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及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群众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充分论述了胡锦涛群众观思想中的新思想、新认识和群众方法的创新;后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理论宝库,成为共产党人实现价值目标和执政理念的精神武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归宿。“三为民”思想构筑起了胡锦涛群众观的合法执政、伦理情感和价值追求三大基本内核;展开分析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健全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为践行“三为民”思想,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指出在“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下,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端正对人民的根本态度,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树立“亲民”“利为民所谋”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时期践行胡锦涛群众观的时代选择。
【关键词】:胡锦涛 群众观 执政为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A8;D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5
- 1.2.1 国外学者对群众观的相关研究11-12
- 1.2.2 国内学者对胡锦涛群众观的研究状况12-15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论文的创新点16-17
- 第2章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17-26
- 2.1 马克思群众观的产生及基本内涵17-20
- 2.1.1 马克思群众观的产生17-20
- 2.1.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涵20
- 2.2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20-23
- 2.2.1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20-22
- 2.2.2 国内形势的新变化22-23
- 2.3 胡锦涛群众观形成的现实要求23-26
- 2.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23-24
- 2.3.2 党自身建设和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24
- 2.3.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24-26
- 第3章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26-42
- 3.1 胡锦涛群众观的内容体现26-28
- 3.1.1 科学发展观中的群众观思想26
- 3.1.2 胡锦涛的“三为民”的群众观26-27
- 3.1.3 胡锦涛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中的群众观思想27
- 3.1.4 胡锦涛的和谐社会理论中的群众观思想27-28
- 3.2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28-33
- 3.2.1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28
- 3.2.2 胡锦涛对党的三代领导人群众观的继承28-33
- 3.3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33-42
- 3.3.1 胡锦涛群众观点中的新思想33-37
- 3.3.2 胡锦涛群众路线的新认识37-39
- 3.3.3 胡锦涛群众方法的创新39-42
- 第4章 胡锦涛群众观的现实意义及实践途径42-48
- 4.1 胡锦涛群众观的现实意义42-44
-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宝库42-43
- 4.1.2 实现党价值目标与执政理念43
- 4.1.3 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归宿43-44
- 4.2 胡锦涛群众观的实践途径44-48
- 4.2.1 正确理解和把握胡锦涛群众观的内涵和实质44-45
- 4.2.2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广大人民的利益45-46
- 4.2.3 实践胡锦涛群众观的路径选择46-48
- 第5章 结论48-51
- 5.1 当前我国群众观在现实工作中地位分析48
- 5.2 胡锦涛群众观的理论探讨48-49
- 5.3 实践胡锦涛群众观的路径分析49-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作者简介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昆;;论胡锦涛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探索;2008年05期
2 李胜章;;求真务实是胡锦涛群众观点的理论特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毅强;;胡锦涛群众观初探[J];桂海论丛;2006年04期
4 刘军林;增强群众观点[J];群众;2003年07期
5 刘毅强;;胡锦涛群众观初探[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本刊评论员;;牢固坚持党的群众立场[J];党建研究;2011年01期
7 刘浩;;论胡锦涛“以人为本”群众观的现实基础与现实意义[J];党史文苑;2011年16期
8 李延明;;论胡锦涛的群众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9 邝小平;;树立群众观点 做好群众工作——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10 张古江;群众观点与群众利益[J];求是;200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附录三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节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朱瑞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我国国情的准确定位和定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王蕾;;共产党人要永远坚持群众观点[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何大超;;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陆士桢;漆光鸿;杨永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青少年观——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当代领导集体的青少年观[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6 刘景辉;;胡锦涛发展思想初探[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夏德仁;朱海峰;;浅论群众观点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A];实践 理论 创新[C];2001年
8 曾杞炎;;要用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和解决“下岗”问题[A];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C];2001年
9 ;企业传真[A];第5届“兴业杯”中国制药装备论文集[C];2009年
10 杜功平;;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强化党员的群众观点[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1年会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显和;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 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记者 缪毅容;如何体现群众观点是对干部的考验[N];解放日报;2011年
3 郭斐;“群众观点大讨论”体现亲民爱民[N];太原日报;2011年
4 临川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周建荣;增强群众观点 打造亲民法院[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记者 傅召平 通讯员 刘晓芬;湖南推进“群众观点大讨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市政协副秘书长 陈昌齐;坚持群众观点 践行群众路线[N];重庆政协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 做到学习、认识、查摆、整改“四个到位”[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自治区理论宣传特约评论员 张增强;论米吉提·巴克的群众观点[N];新疆日报(汉);2011年
9 中共双柏县政法委 王维富;学习“七一”讲话精神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N];楚雄日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叱骁峰;陕西开展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凌云;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谢璐妍;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闵雪;胡锦涛廉政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蔡孝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伍鸿亮;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王翔;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米锋;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琪红;胡锦涛群众观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丁涛;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刘洪波;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翔;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量;论胡锦涛的科学技术观[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6 钟庆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宫乐滨;胡锦涛的执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乔燕妮;胡锦涛“为民”思想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窦津;胡锦涛科学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10 苏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群众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