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三农”思想发展轨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09:20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三农”思想发展轨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关键,三者之间是一个整体关系:农民承担农业和农村的主体,农业作为农民和农村的主业,农村则是农民和农业的地域,任何一个问题的彻底解决,都依赖于另外二者的支持,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 “三农”问题事关经济发展、政治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与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艰难任务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人“三农”思想,充分认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对处理好和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在指导解决“三农”问题中必将发挥重大作用,产生重大历史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尽管农村是掀起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忽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三农”思想发展轨迹进行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在科学指导制定农业、农村和农民政策时,起到“以史为鉴”的效用。 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三农”思想发展轨迹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三农”理论间的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的内在联系,从而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三农”思想及其实践发展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可以说,建国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精髓,也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实践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 本论文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三农”理论及其实践与发展的进程,针对建国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它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阐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思想继承、发展与创新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推进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三农思想 发展轨迹 农业 农村 农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5;D42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9-12
- 1.3 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12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2-14
- 2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理论14-17
- 2.1 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基础作用14-15
- 2.2 农村土地国有制15
- 2.3 农民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15-17
- 3 艰辛探索: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17-23
- 3.1 毛泽东“三农”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7-18
- 3.1.1 “三农”问题的历史性17
- 3.1.2 “三农”问题的现实性17-18
- 3.2 毛泽东“三农”理论的主要内容18-20
- 3.2.1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18-19
- 3.2.2 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19
- 3.2.3 让农民群众走向富裕之路19-20
- 3.2.4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20
- 3.3 毛泽东“三农”理论的主要特征和历史贡献20-23
- 3.3.1 毛泽东“三农”理论的主要特征20-21
- 3.3.2 毛泽东“三农”理论的历史贡献21-23
- 4 开拓发展: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23-30
- 4.1 邓小平“三农”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3-24
- 4.2 邓小平“三农”理论的主要内容24-28
- 4.2.1 强调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24
- 4.2.2 实现“两个飞跃”24-25
- 4.2.3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25-26
- 4.2.4 开展农业发展多种经营26-27
- 4.2.5 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7-28
- 4.2.6 确定农村改革的核心是调动农民积极性28
- 4.3 邓小平“三农”理论的指导意义28-30
- 5 改革深化: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30-36
- 5.1 江泽民“三农”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30
- 5.2 江泽民“三农”理论的主要内容30-34
- 5.2.1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31-32
- 5.2.2 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32-33
- 5.2.3 实施农民扶贫工作33-34
- 5.2.4 增加农民收入34
- 5.3 江泽民“三农”理论的重要作用34-36
- 6 与时俱进:第四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36-40
- 6.1 胡锦涛“三农”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36
- 6.2 胡锦涛“三农”理论的主要内容36-38
- 6.2.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36-37
- 6.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7
- 6.2.3 推进城镇化建设37-38
- 6.2.4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38
- 6.3 胡锦涛“三农”理论的历史贡献38-40
- 7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40-43
- 7.1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新问题40
- 7.2 习近平对“三农”问题的新探索40-43
- 7.2.1 中央持续发布“一号文件”关注“三农”40-41
- 7.2.2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41
- 7.2.3 对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41-43
- 8 结束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景春;毛泽东对“三农”问题探索的历史性贡献和现实意义[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方芳;;江泽民“三农”思想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4 齐景发;“三个代表”思想与“三农”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马赛;;经典作家“三农”思想的文本探究[J];理论探索;2010年06期
6 于文萍;毛泽东对农的态度及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封毅;统筹城乡发展确立八大新理念[J];理论与当代;2004年10期
8 郭云涛;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及其对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5年05期
9 杨清;王玉贵;;江泽民“三农”思想论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杨守芳;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启示[J];探求;200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三农”思想发展轨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