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塑造了具备公共属性和“公共精神”的当代公民,要求在环境领域实现公共参与;公民组织希望在环境利益的维护方面体现其价值;检察机关需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公共职能。本文以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指导,,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设计上坚持公共参与原则,合理分配原被告之间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寻求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本文去除绪论以及结语,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关于公共性的论述。分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形成、公共领域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以及公共领域中的公共参与等。阐述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环境公共性相吻合的特点,并指出这种吻合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体现尤为明显。第二部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契合。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及特征,分别从公民参与权与环境权、环境诉讼的政治契合、公共性与环境公共利益的利益契合、合法性向公共性转变的价值理念契合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三部分:介绍了外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况,重点分析了美国公民诉讼制度。在研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现状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以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指导,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三大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公共性 公共精神 公共参与 公民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8;D925.1;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一 绪论10-16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2 文献综述11-13
- 2.1 国外研究状况11-12
- 2.2 国内研究状况12-13
- 3 研究方法13-16
- 3.1 历史分析方法14
- 3.2 社会学分析方法14
- 3.3 文献研究方法14-16
- 二 马克思关于公共性的论述16-24
- 1 市民社会的产生为公共参与提供了社会基础16-17
- 1.1 市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16
- 1.2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形成16-17
- 2 建构市民社会的目标——公共领域中公共利益的维护17-19
- 2.1 公共领域的理论剖析17-18
- 2.2 公共利益的理论说明18
- 2.3 马克思对公共利益的理论深化:公共领域、公共利益与自由人联合体18-19
- 3 公共参与的内在源动力--公共精神19-20
- 3.1 人的社会公共属性与公共精神19-20
- 3.2 公民社会与公共精神20
- 4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实现路径--民主的共同参与20-21
- 5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环境公共性阐述21-24
- 5.1 环境公共性解析21-22
- 5.2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环境利益保护——公共参与22-24
- 三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契合24-32
- 1 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24-27
- 1.1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24-25
- 1.2 环境公益诉讼的显著特点25-27
- 2 公民参与权与公民环境权、环境诉讼的政治契合27-28
- 2.1 环境权的内涵27
- 2.2 环境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27-28
- 3 公共性与环境公共利益的利益契合28
- 4 “合法性”转向“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契合28-32
- 4.1 合法性的内涵28-29
- 4.2 “合法性”价值理念面临的拷问29-30
- 4.3 “公共性”价值理念的发展趋势30-32
- 四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32-42
- 1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情况介绍32-37
- 1.1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况32-34
- 1.2 美国公民诉讼制度34-37
- 2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分析37-42
- 2.1 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分析38-39
- 2.2 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分析39-42
- 五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指导下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42-52
- 1 法律层面42-49
- 1.1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适当放宽原告资格42-44
- 1.2 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级别44-46
- 1.3 合理分配环境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46-47
- 1.4 合理分担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47-48
- 1.5 适当延长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时效48-49
- 2 制度层面49-50
- 2.1 确立环境公益诉讼赔偿保险制度49
- 2.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奖励机制49-50
- 3 文化层面50-52
- 3.1 强化检察机关的公共职能意识50
- 3.2 培养环保组织的公共责任情感50-51
- 3.3 提升公民个人的公共参与意识51-52
- 结语 公共参与的基础之上才有环境公益诉讼合理发展之路52-54
- 注释54-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海峰;王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马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析[J];前沿;2009年08期
6 陈可;;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健全和完善[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7 蔡守秋;;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周小青;;浅议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原则[J];才智;2009年34期
9 黄中显;;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动力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李镇炎;;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2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4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7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见习记者 马超 本报通讯员 王云兰 周超 ;200吨受污染淤泥引发环境公益诉讼[N];法制日报;2012年
10 记者 魏如松 通讯员 詹沛嘉;省政协专题调研环境公益诉讼实施情况[N];海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2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3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6 苏翠芸;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妮娜;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齐依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汤永林;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