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11:52
“洋为中用”思想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1964年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二年级学生陈莲来信的批示中,毛泽东针对陈莲信中提出的一些学校的教学只教继承,不教批判;或者“抽象地批判,具体地继承”的问题战略性的提出了“洋为中用”以此作为解决文艺工作中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并从此被作为毛泽东关于文艺工作的一个基本方针。虽然毛泽东当时并没有对“洋为中用”的内涵加以明确阐释和描述,但是,学界多年来通过对毛泽东相关论述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确定“洋为中用”这四个字的基本意思: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科学的原理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创造出中国特点的、带有中国风格的东西,以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所用。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注重研究西方文化,提倡“取与外乃足以资与内”开放观点。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从事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后,更是如此。毛泽东一生在其文章、著作、谈话和报告中阐述了丰富而深刻的“洋为中用”思想。毛泽东的“洋为中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它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践需要的,是带有鲜明的特点的...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来源
1.2 学界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的基本内容
2.1 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
2.2 向外国学习,要坚持以我为主
2.3 洋为中用与推陈出新
第三章 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与古今中西文化
3.1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西之争与毛泽东早期文化观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3 建国以来毛泽东和周恩来邓小平的开放思想比较
第四章 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的特点
4.1 民族性
4.2 科学性
4.3 创新性
4.4 主体性
4.5 方向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论略[J]. 张绍春. 娄底师专学报. 2004(S1)
[2]毛泽东与“古今中西”之争[J]. 贺昭平.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3]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江泽民. 求是. 1998(24)
[4]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J]. 瞿州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本文编号:3732560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来源
1.2 学界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的基本内容
2.1 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
2.2 向外国学习,要坚持以我为主
2.3 洋为中用与推陈出新
第三章 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与古今中西文化
3.1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西之争与毛泽东早期文化观
3.2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3 建国以来毛泽东和周恩来邓小平的开放思想比较
第四章 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的特点
4.1 民族性
4.2 科学性
4.3 创新性
4.4 主体性
4.5 方向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洋为中用”思想论略[J]. 张绍春. 娄底师专学报. 2004(S1)
[2]毛泽东与“古今中西”之争[J]. 贺昭平.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3]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江泽民. 求是. 1998(24)
[4]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J]. 瞿州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本文编号:3732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3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