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5 05:28
  依托于“实践”范畴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是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主要研究热点。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不仅仅具有贯穿始终的方法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本体论意义,进而构成马克思全部哲学的起点和归宿。可以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全部批判都内在的统摄于“实践”这一核心范畴。这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更是被理解为“实践的基底样式”。本文在系统清理马克思有关“生产实践”思想的基础上,对“生产实践”的思想渊源、内在结构及其当代发展进行了深入考察,最后得出:马克思对“生产实践”的构建,是对西方传统“道德实践”哲学的继承和延展。并且,在更深层次上,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由”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实现“生产实践”与“道德实践”真正的统一。不言而喻,在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范畴,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以及对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超越,这也正是本文所要书写和弘扬的理论主旨。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导论: 学界对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一般理解
    1.1 国外马克思实践理论的研究现状
    1.2 国内马克思实践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目标
第2章 “生产实践”概念的提出
    2.1 “生产实践”:马克思实践的基本内涵
        2.1.1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2.1.2 人:马克思“生产实践”的发端
        2.1.3 马克思“生产实践”的发展历程
    2.2 “生产实践”的涵义
        2.2.1 物质生产
        2.2.2 人的生产
        2.2.3 社会关系的生产
        2.2.4 精神生产
    2.3 生产实践的特征
        2.3.1 物质生产的特征:物质形态的改变
        2.3.2 人的生产的特征: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3.3 社会关系生产的特征:归结于生产关系
        2.3.4 精神生产的特征
第3章 “生产实践”溯源
    3.1 实践概念的提出
        3.1.1 亚里士多德:将实践作为哲学范畴
        3.1.2 德国古典哲学:对道德实践的继承和发展
        3.1.3 道德实践的特征
    3.2 生产实践对道德实践的延展
        3.2.1 物质生产:对意识哲学的超越
        3.2.2 劳动:走向转变的关键
        3.2.3 生产实践对道德实践的超越
    3.3 生产实践原则的确立: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确立
        3.3.1 哲学观变革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
        3.3.2 哲学思维方式的类型
        3.3.3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第4章 “生产实践”的当代发展
    4.1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物质生产
        4.1.1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的无限增殖
        4.1.2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点
        4.1.3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后果——人的单向度
    4.2 作为一种生存方式的人的生产
        4.2.1 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的理论
        4.2.2 物质生产与人的生产
        4.2.3 当代人的存在方式的特点
    4.3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制度生产
        4.3.1 什么是制度生产?
        4.3.2 制度生产的意义
        4.3.3 当代制度生产的特点
    4.4 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文化生产
        4.4.1 大众文化的到来
        4.4.2 文化资本
        4.4.3 文化资本生产的后果:全球化、碎片化
第5章 生产实践和道德实践的统一
    5.1 自由劳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
        5.1.1 劳动成为游戏
        5.1.2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
        5.1.3 生产过程取代思维过程
    5.2 自由:生产实践和道德实践的桥梁
        5.2.1 古希腊:政治道德的实践
        5.2.2 康德:生产实践与道德实践的分裂
        5.2.3 过渡: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法”
        5.2.4 自由:生产实践的双重性
    5.3 劳动:生产实践和道德实践的统一
        5.3.1 生产实践是道德实践的基础
        5.3.2 生产实践所包含的价值分配原则是道德实践的制度基础
        5.3.3 生产实践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6章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实践的基本原则
    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
        6.1.1 传统哲学的终结与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确立
        6.1.2 形而上学补写:实践的需要
        6.1.3 理论哲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6.2 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实践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
        6.2.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6.2.2 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协调可持续发展
        6.2.3 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782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82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