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8 09:42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提出,经过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等人的丰富发展,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我党多年来的党的建设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是完全适合我国党的建设工作现实要求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 论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提出的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不断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而要解决所有这些新问题,首先一点也是关键一点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着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由此,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这一课题的研究。 论文随后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建思想的内容:揭示了党建的本质;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途径和措施;论证了无产阶级政权下坚持党的建设的必要性;明确了党建工作的基本方向等等。 论文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从毛泽东到胡锦涛,本论文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一脉相承...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思路
    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
        1.1 马克思恩格斯党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2 马克思恩格斯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2 列宁的党建思想
        2.1 列宁党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2 列宁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
    1 党的思想建设
        1.1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1.2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头脑
        1.3 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2 党的组织建设
        2.1 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2 不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3 党的作风建设
        3.1 科学界定党风概念,集中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3.2 党的优良作风的恢复与发展
        3.3 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与创新
        3.4 党的作风建设的丰富与发展
    4 党的制度建设
        4.1 党的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
        4.2 不断推进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
    5 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5.1 毛泽东指出整风教育是反对腐败的有力思想武器
        5.2 邓小平提出要使反腐倡廉法制化
        5.3 江泽民强调反腐倡廉要"标本廉治"
        5.4 胡锦涛要求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发展的主要特征
    1 继往开来的创新性
        1.1 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独创性
        1.2 邓小平在坚持中发展
        1.3 江泽民在继承中拓展
        1.4 胡锦涛在继承中创新
    2 特色鲜明的时代性
        2.1 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时代特征
        2.2 邓小平党建思想的时代烙印
        2.3 江泽民党建思想的时代印记
        2.4 胡锦涛党建思想的时代特色
    3 求真务实的自觉性
        3.1 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2 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实事求是性
        3.3 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客观实践性
        3.4 胡锦涛党建思想的求真务实性
    4 旗帜鲜明的人民性
        4.1 毛泽东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惟一宗旨
        4.2 邓小平把坚持走群众路线同关心群众利益结合起来
        4.3 江泽民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4 胡锦涛把以人为本、为民谋利作为党的根本目标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启示
    1 围绕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抓好党的建设
    2 围绕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党的建设
    3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根本推进党的建设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24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24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