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其新时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30 21:43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农业现代化突破了生产要素集中基础上提高物质技术水平的固有模式。进入新世纪后,从最初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政策和法律上双禁止,经过法律的逐步解禁、规范、完善,“三权分置”引领土地制度实现第二次重大变革,以此为源点,规模经营、农民增收、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农业以转型为方式,实现跨越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正向更高水平迈进。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这一思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发展构想为基础,发展了列宁的“文化革命”和农业合作制理论,继承并创新了毛泽东关于城乡关系、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多种经营思想。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在打破了极“左”思想束缚的前提下,在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中,顺应农业现代化的迫切现实需要而逐步形成。这一思想萌生于1946年至1962年,邓小平初步思考了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优先顺序问题,提出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探索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基本形成于1977年至1986年,邓小平深化了对农业地位的认识,积极推动农...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形成
    一、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极“左”思想的束缚被打破
        (二)农业现代化亟须走出困境
        (三)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进展
    二、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土地国有和农民改造思想
        (二)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和新的农业合作制理论
        (三)毛泽东的城乡关系、多种经营和农业机械化思想
    三、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一)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萌生期
        (二)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期
        (三)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成熟期
第二章 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以国情变化为依据的农业地位论
        (一)农业是工业的服务对象
        (二)农业是改革布局的突破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以农民权益为核心的经营主体论
        (一)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保障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三、以政策和科学为重点的发展动力论
        (一)政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二)科学是农业现代化的未来推力
    四、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
        (一)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配合多种经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三)乡镇企业实现飞速发展是必然成果
    五、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方向论
        (一)农业“两个飞跃”指向公有制为主体
        (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章 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历史作用
    一、助力于初步完成“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
        (一)“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二)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二、以农业改革为发端加快经济现代化步伐
        (一)农业改革率先引入市场机制
        (二)劳动力的解放与妥善安置
        (三)初步释放农村的内需潜能
    三、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寻求到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更加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日益坚实的科技环境
        (三)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
    四、为实现农民自身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农民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二)农民生产与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三)农民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第四章 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新时代意义
    一、有助于把握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一)农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
        (二)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面临新挑战
        (三)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问题逐渐明晰
        (四)人力资源质量及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五)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现状亟待改善
    二、为推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借鉴
        (一)促进农业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推动农业从业人员素养迈上新台阶
        (三)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优化农业供给结构
    三、为推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赋予现实启示
        (一)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
        (二)完善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引导
        (四)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小农户并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825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25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