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5-24 11: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人类在享受丰裕的物质生活之时不得不面对生态危机的种种挑战,这种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学者们尤其是一些生态学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研究上,希望从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点。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生态观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研究,这为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奠定了基础。“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是指家或者我们生存的环境。生态主要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关系的学科被称为生态学,而研究生态学所提供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哲学世界观的概括,进而得出的用以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观点则称之为生态观。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产生和演进。在这一部分,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既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自然和人。又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理论来源。第二个问题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即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四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萌芽主要体现于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博士论文以及恩格斯的《乌培河谷来信》等文章中;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基本形成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成熟主要体现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思考中,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及的有关人类文明的起源、多样性的观点中蕴含着已得到发展的生态观。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已出现的生态问题,揭示了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将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进一步指出唯有变革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消除生态危机,从而得出结论:生态和 谐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价值旨归。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性、系统性和人文性。 第四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即如何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与现实结合起来,从中找到解决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路径:我们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应健全资源开发和使用制度;应完善严格的干部考评制度;应自觉地遵守生态伦理制度;应积极追求绿色的消费方式;应大力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为了解决当下的生态危机,就需要分析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并将其与当今现实结合起来,力求从中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从而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 生态观 生态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A8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研究意义10
  • (二)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方法12-13
  • (四)创新点13-14
  • 一、生态观及其相关概念界定14-18
  • (一)生态14-15
  • 1. 生态的词源含义考察14
  • 2. 生态的学术含义考察14-15
  • (二)生态观15-18
  • 1. 生态观的概念界定15-16
  • 2. 生态观的历史追溯16-18
  •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产生和历史演进18-28
  •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产生的时代背景18-19
  • 1.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8-19
  •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19
  •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理论来源19-22
  • 1. 近代英法两国的机械自然观20
  • 2. 德国古典哲学的抽象自然观20-22
  •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22-28
  • 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萌芽22-23
  • 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23-25
  • 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成熟25-26
  • 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发展26-28
  •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28-35
  •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主要内容28-32
  • 1. 提出生态观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28-29
  • 2. 揭露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9-30
  • 3. 根除生态危机的途径: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30-31
  • 4. 展现生态观的价值旨归:生态和谐31-32
  •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基本特征32-35
  • 1. 突显实践性32-33
  • 2. 重视系统性33
  • 3. 体现人本性33-35
  • 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当代价值35-42
  • (一)理论价值35-37
  • 1. 为我们认识人与自然提供理论指导35
  • 2. 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指南35-36
  • 3. 为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36-37
  • (二)实践价值37-42
  • 1. 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37-38
  • 2. 应健全资源开发和使用制度38
  • 3. 应完善严格的干部考评制度38-39
  • 4. 应自觉地遵守生态伦理制度39-40
  • 5. 应积极追求绿色的消费方式40
  • 6. 应大力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国天;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1期

2 余谋昌;生态观与生态方法[J];生态学杂志;198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0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