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阈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阈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提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当代发展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建国以来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经验总结。这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又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本质上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国家本质决定国家职能,因此,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国家治理的本质是通过发挥国家职能作用,缓解和协调社会矛盾冲突,最终实现特定的社会秩序,并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治理的过程。国家治理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当代社会更加突出社会性。国家治理能力被看作是国家治理中重要一环,它一方面实现了国家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方面丰富了国家职能的内容。本文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家治理的大背景,对中国国家治理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家治理的成就、优势与面临的难题,通过国家职能的完善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进而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及国家治理能力的概述。首先从国家的含义、起源、本质和职能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国家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新发展。第二部分,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到当前我国国家治理的不同历史时期;其次从国家治理取得的成就、优势与面临的难题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提升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本章通过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中的国家职能入手,选择从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完善作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国家治理能力 职能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A8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2-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创新与不足14-15
- 1.4.1 创新之处14
- 1.4.2 不足之处14-15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及国家治理能力的概述15-21
- 2.1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15-18
- 2.1.1 国家的含义15
- 2.1.2 国家的起源15-16
- 2.1.3 国家的本质16-17
- 2.1.4 国家的职能17-18
- 2.2 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概述18-20
- 2.2.1 国家治理的内涵18-19
- 2.2.2 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19-20
- 2.2.3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要性20
- 2.3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新发展20-21
- 2.3.1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履行政治统治职能的新发展20
- 2.3.2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新发展20-21
- 第3章 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21-30
- 3.1 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21-25
- 3.1.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国家治理21-23
- 3.1.2 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家治理23-24
- 3.1.3 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24-25
- 3.2 我国国家治理的现状分析25-30
- 3.2.1 我国国家治理取得的成就25-26
- 3.2.2 我国国家治理的优势26-27
- 3.2.3 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难题27-30
- 第4章 提升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30-46
- 4.1 国家对内职能的完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30-43
- 4.1.1 国家政治职能的完善30-36
- 4.1.2 国家经济职能的完善36-40
- 4.1.3 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完善40-43
- 4.2 国家对外职能的完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43-46
- 4.2.1 国家对外职能的内涵43-44
- 4.2.2 国家对外职能的完善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丹兴;罗酬剑;欧阳成卓;;村级组织治理能力的构成及决定因素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7期
2 敬NB嘉;;立以规矩 成以方圆——评《规则社会的十项原则:提升中国的治理能力》[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9期
3 胡键;;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5 任言实;;声音[J];人民之声;2014年01期
6 马苹;;如何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政工学刊;2014年02期
7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笔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石德华;;汇聚各方智慧 共议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综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王庆五;陈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的发展战略与路径转换[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辛向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理论探讨;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旭红;;全面提升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荀策 国家统计局秘书室;关于大数据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马学;西昌: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N];凉山日报(汉);2014年
3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小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南方日报;2014年
4 记者 何永刚 宁晓波 见习记者 李鹏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N];河南法制报;2014年
5 记者 邓小玲 特约记者 吴文颂 实习生 张凯琳;加快法治建设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N];西江日报;2014年
6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委党校副校长 高级讲师 李培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N];山西党校报;2014年
7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年
8 杨亚佳;如何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N];河北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黄发红 张建波 陈效卫 丁大伟 吕鹏飞 田泓 丁小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3年
10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温宪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南方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冠宇;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良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齐琪;转轨深化中创新驱动的俄罗斯国家治理能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张笑天;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郭玉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韬;苏南地区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实践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赵青;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阈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8 闫慧丽;网络组织制理机制对治理能力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9 熊小群;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陈一航;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阈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