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平等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平等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明显提高,平等问题也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建设和深入变革,我国发展面临的平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当今,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是我国政府工作的战略目标,也是涉及到我国千百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大业。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在消除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平等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歇对社会平等的追求。从原始社会的氏族平等思想到古希腊闪耀的平等的思想光辉,从《罗马法》对西方的平等思想理念的普及,到中世纪的超验平等思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平等思想,到17、18世纪西方各派思想家对平等的深入论述,再到近代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发展,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一直没有停歇自己对平等问题的思考脚步。而作为文明古国、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也对平等问题有过长期的思考,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平等的主张,到近代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带有中西结合意味的进步主张等等,这一路历程可谓星光闪耀,色彩纷呈。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代表平等和不平等的力量和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斗争的激荡史。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对人类平等思想的考察研究中,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思想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深入思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关于平等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对促进当时及以后的社会和谐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当今中国社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与平等问题直接相关。此时,回顾、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平等问题的理论,探究其中闪耀的哲学光辉,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邓小平平等思想 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0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
-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邓小平平等思想的研究现状8-9
- 三、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9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9-10
- 第一章 平等思想的沿革10-22
- 第一节 平等的概念10
- 第二节 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10-16
-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16-19
- 第四节 毛泽东的平等思想19-22
- 第二章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的运用和发展22-30
-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党内民主,建立法制保障的政治与社会平等思想22-24
- 第二节 主张共同富裕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平等思想24-25
- 第三节 教育平等和民族文化和谐的文化平等思想25-26
- 第四节 邓小平平等思想的总体特征26-30
- 第三章 邓小平平等思想夯实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30-38
- 第一节 邓小平的平等思想在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具体特点31-36
- 第二节 邓小平的平等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36-38
- 第四章 邓小平平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及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意义38-48
- 第一节 邓小平平等思想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启迪39
- 第二节 当前社会民生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及其根源39-43
- 第三节 邓小平平等思想对当前民生问题的指导43-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开明;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岳德常;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丁德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党东耀;重视应急宣传 建设和谐社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5 徐珍;“和”与“争”在和谐社会中应有的关系与要义[J];理论前沿;2005年12期
6 薛安泰;解析“和谐社会”[J];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7 张萍;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环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敖方言,廖和平;浅析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3期
9 王培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J];唯实;2005年05期
10 张可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及重点把握的问题[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奎;张志宇;;通向和谐社会之路——打造责任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继为;;构建和谐社会急需政府十大规制能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贵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井方;;浅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权东先;;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A];第25届中西南学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克梁;;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郁;汪鹏;汪超;;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刘英;;公园与和谐社会[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豫t1;;强化构建意识 共建和谐社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冬梅;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海龙;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阮文泰;中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理论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齐宝江;政治公平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7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君亮;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技术支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秦洪源;黄帝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宇;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建华;基于质、量、度视角的河北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迪;对马克思“自由王国”之解读[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萍萍;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弱势群体教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蓉;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与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6 赵正平;民族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张慧;邓小平平等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8 谭国豪;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抽象人与具体人[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晓凤;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干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臧靖时;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平等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