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9 06:43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与碰撞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加激烈;在国内,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社会转型不断向深入推进,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党内,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安全问题,探讨科学执政规律和党组织科学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研究的缘起和意义、逻辑结构、核心概念、创新点等内容。 第二章为国际生态与执政安全。该部分在分析新时期国际生态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挑战党的执政安全的国际生态因素,主要有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差异、中国和平崛起衍生的国际社会恐惧、人权干涉、瓦解主权完整等。据此从充分利用中国和谐文化的价值及其...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对执政安全的相关研究
        1.2.2 对执政安全的专门研究
    1.3 核心概念与逻辑结构
        1.3.1 核心概念
        1.3.2 论文假设与模型构建
        1.3.3 逻辑结构
        1.3.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2 论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2章 国际生态与执政安全
    2.1 新时期国际生态的总体状况与趋势
        2.1.1 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
        2.1.2 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2.1.3 高新技术的双刃剑特征日益明显
        2.1.4 和平与发展任重道远
    2.2 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国际生态因素分析
        2.2.1 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差异对执政安全的冲击
        2.2.2 和平崛起衍生的国际社会恐惧对执政安全的影响
        2.2.3 以人权为重点干涉中国内政对执政安全的消极作用
        2.2.4 以瓦解中国主权完整为手段对执政安全的破坏
    2.3 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国际战略构想
        2.3.1 中国和谐文化的价值及其反渗透
        2.3.2 拓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话机制和交流平台
        2.3.3 承担大国责任以彰显执政党的影响
        2.3.4 第三世界阵地的团结和巩固
        2.3.5 扩大世界范围内党际交往以增进了解和互信
第3章 国内生态与执政安全
    3.1 国内经济生态与执政安全
        3.1.1 经济结构变迁对执政安全的影响
        3.1.2 经济发展水平变迁对执政安全的影响
        3.1.3 分配差距扩大对执政安全的冲击
    3.2 国内政治生态与执政安全
        3.2.1 对民主政治迅速发展的诉求与中国国情的矛盾对执政安全的影响
        3.2.2 利益集团间利益冲突对执政安全的消解
        3.2.3 群体性公共危机对执政安全的威胁
    3.3 国内社会生态与执政安全
        3.3.1 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对执政安全的副作用
        3.3.2 社会阶层分化凸显利益矛盾
    3.4 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国内发展战略设计
        3.4.1 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3.4.2 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基本点
        3.4.3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4.4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化解影响执政安全的消极因素
第4章 党内生态与执政安全
    4.1 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国内发展战略设计
        4.1.1 党内生态的含义
        4.1.2 党内生态的构成
    4.2 影响执政安全的党内生态因素
        4.2.1 基层组织的涣散与战斗力的渐减
        4.2.2 作风的嬗变与执政形象的恶化
        4.2.3 制度的不健全对执政功能的制约
        4.2.4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对执政安全的瓦解
    4.3 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党内建设路径
        4.3.1 传统党建领域的巩固与创新
        4.3.2 持之以恒地反腐败,纯洁党的执政队伍
        4.3.3 坚持依法执政
第5章 网络信息化与执政安全
    5.1 网络信息化对执政安全的挑战
        5.1.1 网络信息化挑战意识形态
        5.1.2 网络信息化使社会控制更加困难
        5.1.3 网络信息化使网络无政府主义成为可能
        5.1.4 数字鸿沟加剧两极分化和社会断裂
    5.2 世界各国执政党应对信息革命的经验
        5.2.1 美国执政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经验
        5.2.2 德国社民党领导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5.2.3 印度人民党应对信息化的执政经验
    5.3 网络信息化下的执政安全应对策略
        5.3.1 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电子政务
        5.3.2 加快网络立法,保障网络民主政治有序发展
        5.3.3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领社会舆论导向
        5.3.4 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消除"数字鸿沟"
第6章 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安全
    6.1 合法性与执政安全
        6.1.1 合法性的含义
        6.1.2 执政合法性的获取
    6.2 绩效合法性对执政安全的意义与挑战
        6.2.1 绩效合法性对执政安全的积极作用
        6.2.2 绩效合法性对执政安全的消极作用
    6.3 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合法性资源的开发
        6.3.1 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合法性资源的构成
        6.3.2 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合法性资源的开发路径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23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23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f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