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扬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4-03-10 00:4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开始转型,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过去的封闭保守到与世界开放同步,不但使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这些改变了国内的消费环境,同时伴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消费主义”的渗透,给人民的消费观念带来冲击。奢侈消费、符号消费、超前消费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给社会、经济、生态带来危机,造成消费者过于追求物质生活而放任来自灵魂深处的私欲,陷入“拜物教”的泥潭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平衡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如何化解社会经济与生产的矛盾,如何同时解放人的身体和灵魂,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消费观的分析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深化与甄别,希望可以给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带来启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的基本思路:首先阐述选题的写作背景及意义,包括国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消费主义”的盛行和国内社会转型带来消费环境的改变,对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消费观念进行对比,从客观现实环境和主体意识两方面出发,为改变消费方式和增加消费内涵提供现...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导论 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1. 社会转型及其特征
        2. 消费革命及其影响
二、关系与向度:马克思消费观解读
    (一) 马克思消费观的多重关系
        1. 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辩证关系
        2. 消费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
        3. 消费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
    (二) 马克思消费观的多维向度
        1. 生活需要及其满足:马克思消费观的发生学向度
        2. 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马克思消费观的批判向度
        3. 消费公平与消费正义:马克思消费观的制度安排
        4. 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马克思消费观的人本向度
三、深化与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述评
    (一) "物质丰富、精神痛苦":马尔库塞对虚假需求的批判
        1. 异化消费
        2. 生态革命
        3. 找不到出口的道路:马尔库塞错误的批判前提
    (二) 非自由的"自由人":弗洛姆对消费的伦理分析
        1. 弗洛姆的自由人理论
        2. 消费对人自由的限制
        3. 将消费需求纳入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视野
    (三) "日常生活异化":列斐伏尔对现代性消费的批判
        1.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
        2.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3. 关注日常生活的片面性和现实性
四、反思与启示: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现实意义
    (一) 社会转型时期消费观念的现代反思
        1.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平衡加剧价值观危机
        2. 超越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加剧生态危机
        3. 奢侈消费与消费不足加剧社会危机
    (二) 由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引发的启示
        1. 弘扬价值理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消费
        3. 倡导适度消费:平衡消费矛盾
        4. 化解个体灵魂与肉体的内在冲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24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24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