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手稿》中国接受论

发布时间:2024-03-16 11:29
  文本研究是接近思想本真的重要方式,也是超越认知固化的重要手段。文本接受研究将业已生成的文本作为接受客体,将历史进程中的传播关联作为接受主体,以此主客体的互动生发为研究对象,是对文本本身、后文本诸关联及其弥散时空进行理性认知的有效学术路径。《巴黎手稿》因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独特的传播关联,不仅是深化文本接受研究的应然涉指,也是促进文本接受研究的厚重资源。《手稿》的接受主体,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和历史性特征,就其在文化地域层面而言,中国大陆因其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内蕴而成为重要的主体向度之一。本文在充分借鉴已有接受研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以导论因应其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文本接受的特殊性,于本论将接受本身的认知范畴划分为图式、史要、内容、习得、批判五域范畴,并延议比较接受为余论,在兼顾接受研究一般框架的基础上探索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接受研究范式。中国对《手稿》的接受历程已近八十余年,在以学术界为核心主体的累进接受中,演进出《手稿》中国接受的独特图式。长期的接受沉淀,使中国场域在历经以观点取用为主的先导性接受和文本探究为主的外缘性接受过程后,已经凸显出迈向思想萃取这一的深层性接受阶段的端倪,相应地,文本...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叙事观照
    1.1 研究缘起与探索视角
        1.1.1 研究缘起
        1.1.2 探索视角
    1.2 学界成就及现状分析
        1.2.1 学界成就
        1.2.2 现状分析
    1.3 先导启示与前置特征
        1.3.1 接受研究的普遍可适性析要
        1.3.2 接受研究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接受问题
        1.3.3 马克思主义接受中的文本接受研究
    1.4 本文设计及研究要点
        1.4.1 本文思路、框架、方法
        1.4.2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不足点
2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图式
    2.1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的组成要素
        2.1.1 接受客体
        2.1.2 接受主体
        2.1.3 接受介体
    2.2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的系统结构
        2.2.1 本体结构
        2.2.2 延伸结构
    2.3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的功能理路
        2.3.1 促发经典生机
        2.3.2 促动思想实践
        2.3.3 促力文化代谢
3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史要
    3.1 《巴黎手稿》的观点取用
        3.1.1 直观取用
        3.1.2 理解取用
        3.1.3 阐释取用
    3.2 《巴黎手稿》的文本探究
        3.2.1 文本考证
        3.2.2 文本内视域研究
        3.2.3 文本外视域研究
    3.3 《巴黎手稿》的思想萃取
        3.3.1 显在思想接受
        3.3.2 内蕴思想萃取
        3.3.3 文作思想应用
4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内容
    4.1 《巴黎手稿》的认识领域接受
        4.1.1 美学观
        4.1.2 异化观
        4.1.3 解放观
        4.1.4 文化观
    4.2 《巴黎手稿》的方法层面接受
        4.2.1 逻辑脉络
        4.2.2 运思理路
        4.2.3 结果转化
    4.3 《巴黎手稿》的价值站位接受
        4.3.1 文思质核价值
        4.3.2 文载主体价值
        4.3.3 文本边际价值
5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习得
    5.1 《巴黎手稿》的理论性观念习得
        5.1.1 碎片化认同
        5.1.2 局域性认同
        5.1.3 系统性认同
    5.2 《巴黎手稿》的方法性思维习得
        5.2.1 内化
        5.2.2 外化
        5.2.3 久化
    5.3 《巴黎手稿》的思想性精神习得
        5.3.1 第一重境界:是什么
        5.3.2 第二重境界:为什么
        5.3.3 第三重境界:怎么办
6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批判
    6.1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的特征分析
        6.1.1 时代因应性特征
        6.1.2 学术弥散性特征
        6.1.3 复式旋进性特征
    6.2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的固化态势
        6.2.1 认知图式滞化
        6.2.2 多元谐进困难
        6.2.3 累进接受挑战
    6.3 《巴黎手稿》中国接受的优化进向
        6.3.1 时代化:在方向上宣导时代主题
        6.3.2 中国化:在机制上探索学术聚群
        6.3.3 大众化:在视野上打破校园壁垒
7 余论:《巴黎手稿》接受比较研究述要
    7.1 《巴黎手稿》接受比较的基础
    7.2 《巴黎手稿》接受比较的内涵
    7.3 《巴黎手稿》接受比较的维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29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29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