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9:1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以时间为线,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的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的现实性,从而最终确证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的科学性。本文主要分五个章节进行了论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相关概念概述。该部分主要对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社会理想、社会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等五个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及对其中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章: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思维抽象。该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在同各种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思想的批判中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的历程。通过这一转变,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问题的研究在抽象层次上达到了最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上把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充分地表现出来。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该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是如何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考察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从而真正实现其社会共同理想理论的科学性。由于对现实社会问题始终如一的关注,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就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接合,使历史的逻辑在思维中具体、生动起来,,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精神一以贯之。第四章: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奏。该部分主要阐述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关于俄国社会的发展前途的探索,指出其分析并不是放置于抽象的空想之上的,而是确立了具体的行动逻辑和革命策略,具体体现为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该部分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主要领导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正是通过这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领导人将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发展过程具体、完整地表现出来。结论:基于以上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是符合历史规律的社会共同理想,因而,它值得我们始终坚信并为之奋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 社会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2
  •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8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3 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法9
  • 1.4 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相关概念概述12-17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5
  • 1.1.1 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2
  • 1.1.2 社会理想12-13
  • 1.1.3 社会共同理想13-14
  • 1.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14
  • 1.1.5 共产主义最高理想14-15
  • 1.2 相关概念的关系15-17
  • 1.2.1 社会理想、社会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间的联系15
  • 1.2.2 社会理想、社会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间的区别15-17
  •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的思维抽象17-27
  • 2.1 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社会理想17-21
  • 2.1.1 物质利益难题引发的社会理想思考17-18
  • 2.1.2 在历史研究中探索理想的社会制度18-19
  • 2.1.3 从异化劳动到共产主义的“理论考察”19-21
  • 2.2 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21-24
  • 2.2.1 从抽象人到现实人的转变21-22
  • 2.2.2 “共产主义”的科学解读22-24
  • 2.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裂”——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高度抽象24-27
  • 2.3.1 科学共产主义的提出——“两个必然”24-25
  • 2.3.2 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两个决裂”25-26
  • 2.3.3 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裂”26-27
  •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理论设想27-38
  • 3.1 “两个阶段”与“两个决不会”28-31
  • 3.1.1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28-29
  • 3.1.2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历史前提29-31
  • 3.1.3 从“两个阶段”到“两个决不会”31
  • 3.2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31-33
  • 3.2.1 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新论据32-33
  • 3.2.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和主要规律33
  • 3.3 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33-38
  • 3.3.1 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概括总结33-35
  • 3.3.2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35-38
  • 4 列宁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理论探索38-44
  • 4.1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实践模式38-40
  • 4.1.1 “四月提纲”的逐步过渡38-39
  • 4.1.2 “战时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39-40
  • 4.1.3 “新经济政策”的迂回过渡40
  • 4.2 列宁“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主要内容40-44
  • 4.2.1 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建设社会主义41
  • 4.2.2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41-42
  • 4.2.3 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42
  • 4.2.4 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42-43
  • 4.2.5 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43-44
  • 5 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思维具体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4-53
  • 5.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的新探索44-46
  • 5.1.1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44-45
  • 5.1.2 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思想的萌芽45-46
  • 5.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6-49
  • 5.2.1 “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与“够格的社会主义”46-47
  • 5.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47-48
  • 5.2.3 改革开放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48-49
  • 5.3 十五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论的发展与丰富49-53
  • 5.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49-50
  • 5.3.2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新发展50-51
  • 5.3.3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的高度思维具体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8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晶晶;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理想理论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历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30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