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及其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17-06-08 08:08

  本文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及其实践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在革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充分说明了党与人民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之后经几代领导人的丰富与发展至今,是关于党与人民关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历史证明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在革命、改革和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尊重人民,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力量。但是在新时期,由于拜金主义和拜物主义以及腐败思想的冲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受到挑战。如何应对多元文化思想的挑战,摆正党与人民的关系,对我们新时期能否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何应对党群关系,首先我们必须理清党的群众路线的研究路径,还有不同历史时期,我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路径探索。所以本文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分别研究:第一部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阐述,然后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对党的群众路线形成进行论述,并阐述了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党的群众路线丰富发展情况。第三部分:阐述转型期推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不断加剧,网络的发展给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带来了挑战。同时,党的自身也发生变化,包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有一定的滞后性,腐败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切都给群众路线的贯彻带来了挑战。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即加强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加强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净化网络空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群众 群众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3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现状9-10
  • (三)研究意义10
  • (四)研究思路10-11
  • (五)研究方法11
  • (六)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11-13
  • 1.重点11
  • 2.主要困难11-12
  • 3.创新之处12-13
  •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13-18
  • (一)科学内涵13-14
  •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13-14
  •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4
  •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14-18
  • 1.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14-16
  • 2.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16-18
  •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18-28
  • (一)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18-20
  • 1.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时期18-19
  • 2.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提出19
  • 3.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逐步成熟19-20
  • (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丰富发展20-28
  • 1.邓小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20-23
  • 2.江泽民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23-24
  • 3.胡锦涛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24-25
  • 4.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25-28
  • 四、党的群众路线思想面临的时代挑战28-34
  • (一)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挑战28-30
  • 1.多元分化的主体带来的挑战28-29
  • 2.思想意识多元化带来的挑战29-30
  • 3.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30
  • (二)执政党自身问题带来的挑战30-34
  • 1、官僚主义大量存在带来的挑战30-31
  • 2.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带来的挑战31-32
  • 3.腐败风气的盛行带来的挑战32-34
  • 五、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34-43
  • (一)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34-39
  • 1.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34-35
  • 2.注重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能力35-36
  • 3.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36-37
  • 4.加强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7-39
  • (二)完善制度建设,构建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39-40
  • 1.决策部门要加快改革力度,拓宽政治参与39
  • 2.政府部门要以制度建设,,保障群众诉求表达39-40
  • 3.大力推进人才选拔的公开性竞争性40
  • (三)网络思想领域要净化空间40-43
  • 1.提升网络问政能力40-41
  • 2.提升网络执政能力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个人简历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连生;;关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路径[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张晓洪;渝莉;;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与效能研究[J];探索;2012年03期

3 王伦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路径研究——基于价值自觉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4 金婷;;群众路线教育中基层记者的实践路径探讨[J];管理观察;2014年16期

5 杨华;;新时期加强党委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6 罗一龙;张敏;;民警训练教育模式及实践路径的多维度思考——以四川民警训练教育工作为视角[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12期

7 黄颖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的新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宇涛;郭亚妮;;“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与实践路径研究——兼论甘肃省“四化同步”的战略选择[J];甘肃科技;2014年04期

9 刘欢;张霖;;刘少奇民主思想的实践路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10 兰华,袁冲;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J];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遥;;试论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思维和实践路径[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中起;;基于国际ADR经验构建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3 黄淑彬;包忠荣;;“随物赋形”与“不离其宗”——区域视野下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路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戴娟 实习生 栗园园;走出基层协商民主实践路径 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连心桥[N];重庆日报;2014年

2 四川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赖荣;完善党代表任期制的实践路径[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3 省文明办、省社科院课题组 执笔 周振国 贾玉娥 宋建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群众性实践路径的有益探索[N];河北日报;2013年

4 莫光辉;实施创业扶贫的实践路径[N];广西日报;2014年

5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顾淑英;“三型”机关建设的实践路径[N];南通日报;2014年

6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炼基地 执笔 中国石化集团长岭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侯勇 长岭炼化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春芳;石化事业发展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路径[N];湖南日报;2011年

7 “杨善洲精神对当代人的教育作用及实践路径问题研究”课题组 执笔 王超品;杨善洲精神对当代人的教育作用及实践路径[N];云南日报;2013年

8 祝凌 衢州市烟草公司;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路径[N];衢州日报;2012年

9 李万军 洒金华;一条破解计生难题的实践路径[N];六盘水日报;2013年

10 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 组织部长 洪承义;着力完善“三个自信”的实践路径[N];组织人事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东;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与实践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关永富;案例与经验: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民族和解努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闫超;胡锦涛执政为民思想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4 赵越;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贵文;马克思早期个性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赵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路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刘欢;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王云松;试论音乐专业教育中的教与学[D];中国音乐学院;2016年

9 方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及其实践路径[D];郑州大学;2016年

10 陈莉;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及其实践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31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