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1:11

  本文关键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论文从解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入手,侧重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探讨了《起源》的写作目的。论文认为恩格斯写作《起源》目的有三:一是借此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国家理论;二是借此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三是借此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其次,探讨了《起源》中包含的主要思想。这便是: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揭示了家庭的起源和形式演变;揭示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根源;揭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形式及其发展规律。再次,结合《起源》中的相关思想,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最后,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现状,侧重从实践意义上论述了《起源》的当代价值。论文认为,《起源》中的相关思想对于经济建设的引导、人口再生产的调节、和谐家庭的建设、所有制的改革、国家职能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 国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意义8
  • 1.2 研究现状8-10
  • 1.3 创新点、重点、难点以及关键问题10-11
  • 1.3.1 创新点10-11
  • 1.3.2 重点11
  • 1.3.3 难点11
  • 1.3.4 关键问题11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3
  • 1.4.1 研究思路11-12
  • 1.4.2 研究方法12-13
  • 2 《起源》的写作目的13-15
  • 2.1 借此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国家理论13
  • 2.2 借此进一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13-14
  • 2.3 借此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14-15
  • 3 《起源》的主要思想15-22
  • 3.1 两种生产15-16
  • 3.2 家庭的起源和历史演变16-18
  • 3.3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18-20
  • 3.4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0-22
  • 4 《起源》的历史地位22-25
  • 4.1 《起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2-23
  • 4.2 《起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23-25
  • 5 《起源》的当代价值25-37
  • 5.1 两种生产理论与经济建设、人口再生产25-27
  • 5.1.1 两种生产理论有助于引导经济建设26
  • 5.1.2 两种生产理论有助于调节人口再生产26-27
  • 5.2 婚姻家庭观与家庭的组建27-31
  • 5.2.1 婚姻家庭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性爱观和爱情观27-29
  • 5.2.2 婚姻家庭观有助于促进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29-31
  • 5.3 私有制理论与所有制结构的完善31-34
  • 5.3.1 私有制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31-33
  • 5.3.2 私有制理论有助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33-34
  • 5.4 国家起源论与国家职能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34-37
  • 5.4.1 国家起源论有助于完善国家职能34-35
  • 5.4.2 国家起源论有助于科学预测未来社会和国家的发展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乐;;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学理论;2011年31期

2 关秀芳;;人口学界对两种生产理论的探讨[J];学术研究;1981年03期

3 章力;;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必须历史地理解——评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争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年02期

4 隽鸿飞;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4年08期

5 高兴成;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与共产主义[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陈胜华;两种生产理论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与徐亦让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1985年12期

7 朱法贞;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再探讨——与王贵明同志商榷[J];探索;1989年01期

8 王贵明;两种生产理论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答朱法贞先生[J];探索;1989年04期

9 陈思;两种生产理论与唯物史观[J];探索;1991年02期

10 吴家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贡献[J];学术界;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振声;;谈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2 龙平平;;论两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原始社会发展规律[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洪文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新;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石燕;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6年

4 禹国峰;两种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的辩证意蕴[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王瑞雪;论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6 刘欣宇;恩格斯晚年历史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34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