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6-11 07:0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人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从自然中索取资源,其速度远远超过了现存资源的数目和可代替资源的再生速度,同时人类向自然排放的,由人类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目也逐渐地超过自然本身自净能力的范围。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加深了人类的危机感、提高了人们的责任意识,关注全球环境问题逐步成为诸多领域共同探讨的问题。而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深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关涉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的提出,要求人们重新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在对这一对关系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究竟该用一种什么思想来作为指导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历史发展和实践的检验下,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变得愈发的明了,那就是用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来作为指导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往旧的自然观从非实践、非历史的角度对自然进行了解释,对人与自然进行了研究。而马克思在对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变的研究基础上,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抽象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和吸收的过程当中,创立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也不是对过去旧自然观的单一拼凑,而是从实践出发,在客观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进行的系统、科学地分析与研究。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因其自身所具备的实践性、辩证性、批判性使得其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为正确解决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了充分证明这一论点,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来进行论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人化自然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17
- 1.1 选题背景、意义10-12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10-11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5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5
- 1.2.2.1 关于马克思自然概念的问题14
- 1.2.2.2 关于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问题14
- 1.2.2.3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14-15
- 1.3 文献评析15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15-16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本文结构安排16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西方自然观的演变与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变革17-29
- 2.1 西方自然观的演变17-23
- 2.1.1 原始社会的神话自然观17-18
- 2.1.2 古希腊的有机自然观18-19
- 2.1.3 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19-20
- 2.1.4 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0-22
- 2.1.5 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22-23
- 2.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创立23-26
- 2.2.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创立的条件23-24
- 2.2.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创立的过程24-26
- 2.3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变革26-29
- 2.3.1 从本体自然观到实践自然观的变革26-27
- 2.3.2 从机械自然观到辩证自然观的变革27-28
- 2.3.3 从构成自然观到生成自然观的变革28-29
- 第三章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涵29-37
- 3.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本质: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29-31
- 3.1.1 自然的人化29-30
- 3.1.2 人的自然化30
- 3.1.3 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辩证统一30-31
- 3.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维度:自然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31-33
- 3.2.1 自然的历史31-32
- 3.2.2 人类的历史32-33
- 3.2.3 自然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的辩证统一33
- 3.3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价值诉求:自然的解放与人类的解放33-37
- 3.3.1 社会形态的发展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34-35
- 3.3.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与自然关系冲突的根源35
- 3.3.3 社会主义是自然解放与人类解放的最终实现35-37
- 第四章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本质特征37-45
- 4.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37-39
- 4.1.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的形成37-38
- 4.1.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表现38-39
- 4.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39-42
- 4.2.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的形成39-41
- 4.2.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表现41-42
- 4.3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批判性42-45
- 4.3.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批判性的形成42-43
- 4.3.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批判性表现43-45
- 第五章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当代价值45-56
- 5.1 为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指明方向45-49
- 5.1.1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及其根源45-46
- 5.1.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生态危机的阐述46-47
- 5.1.3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解决生态危机的启示47-49
- 5.2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49-56
- 5.2.1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49-50
- 5.2.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50-53
- 5.2.2.1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的可持续思想50-51
- 5.2.2.2 当前我国的可持续战略51-53
- 5.2.3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53-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 后记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昭新;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维度[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朱耀垠;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08期
3 陈新夏;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分析[J];哲学研究;200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4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