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5:1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党政治是国际政治领域的一种政治现象,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党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夺取或执掌国家政权,以实现本阶级、阶层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执政理论为指导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一大政党,引领中国人民在“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开启了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前奏,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行和革命性及其产生的必要性,阐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和策略原则、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和国际主义原则。列宁在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开启了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先河,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组织建设,加强作风建设,纯洁党的队伍,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不断致力于政党学说中国化的不懈探索,取得执政地位后又不断探索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执政党建设道路。在革命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同时又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在经济建设、制度建设上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力量之源、党内监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有力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执政的基石和群众基础,在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在中国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中国化历程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坚持依法治党基本方略,从严治党,在实践中切实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基本原则,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道路上,坚持反腐,加强自身建设,为把我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努力。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在相互促进中并不断深入发展,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也必将推向新的阶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2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引言8-12
  • (一) 论题提出及研究意义8-9
  • 1. 论题的提出8
  • 2. 论题的研究意义8-9
  • (二) 研究综述9-10
  • (三) 研究方法10
  • 1. 文献研究法10
  • 2. 历史分析方法10
  • 3. 比较分析方法10
  • (四) 论文内容与研究创新10-12
  • 1. 论文的研究内容10-11
  • 2. 论文的研究创新11-12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分析12-17
  • (一) 政党12
  • (二) 执政党12-13
  • (三)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3-16
  •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党”概念的源流与发展13-14
  • 2.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征14
  • 3.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14-16
  • (四)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中国化16-17
  • 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前期探索与实践17-27
  • (一) 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对执政党学说的启迪17-21
  • 1. 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7-19
  • 2. 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基本内容19-21
  • (二) 列宁开启了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先河21-27
  • 1.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1-22
  • 2.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22-25
  • 3.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特点及其尚未解决的问题25-27
  • 四、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中国化的探索和发展进程27-36
  • (一)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7
  • (二)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进程27-29
  • (三)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内容29-34
  • 1. 由革命意识向执政意识的转变29
  • 2. 中国共产党执政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29-31
  • 3.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制度建设来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31-34
  • (四)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特点与经验34-36
  • 五、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的新举措36-39
  • (一) 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建设的重中之重36-37
  • (二) 坚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原则37-39
  • 结语39-40
  • 注释40-42
  • 参考文献42-4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新民;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06期

2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组;试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创新及历史经验[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忠杰;;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之作——金丽薇等著《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评介[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4 毛传清;;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何孝瑛;重视对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研究[J];党校论坛;1990年07期

6 叶荐;加强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学习与宣传[J];党建;1997年06期

7 何龙群;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8 翁春霖;建国50年来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姚洪亮;学习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10 杨乃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J];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连芳;孙继芳;;北京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A];当代北京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 毕德;党建科学化: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最新认识成果[N];南方日报;2012年

2 石仲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王立文;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津召开[N];天津日报;2005年

4 齐孝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N];台州日报;2006年

5 张惠屏 陈晓薇;研讨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N];深圳商报;2004年

6 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黄红平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吴世丽;廉政学科建设要打破壁垒凝聚共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 梁妍慧;近年来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N];北京日报;2012年

8 贺朝霞 单冠初;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球视野[N];解放日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认清重要性 增强紧迫感[N];人民日报;2004年

10 张茂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云燕;论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及其时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单丹丹;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3 黄美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中国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冬梅;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与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京梅;江泽民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6 焦连志;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跨越[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和佳;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刘宇璇;列宁反官僚主义思想及其启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4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