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
本文关键词: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本质规定"和"现实表现"两个不同层面分别考察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在前一层面,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基础和根据,相反的结论是不成立的。而在后一层面,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之间则存在着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如果说后者呈现为"发生学"意义上的引起与被引起、产生与被产生的"时间关系",那么前者则显示出"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与被理解、说明与被说明的"逻辑关系"。这并不表明马克思陷入了所谓的"循环论证",而是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所特有的"科学抽象"方法的最初萌发。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本质规定 现实表现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项目编号:09MZD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就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在结束对异化劳动的四种规定的分析后,马克思作了以下两点总结性说明。其一,“因此,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海波;;私有财产的起源与外化劳动——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1期
2 王峰明;;对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的反思与新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10期
3 韩立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J];学术月刊;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茂娟;;浅谈异化劳动——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题组;桁林;唐芳芳;;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接与碰撞——马克思主义发展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动态[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贤雷;《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伟;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9年
3 靳芳;洛克财产权理论的逻辑与批判[D];河北大学;2010年
4 何明;马克思的私有财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才;费尔巴哈“对象化”概念探析[J];长白学刊;1992年01期
2 王峰明;;《资本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微观基础——以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为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11期
3 韩立新;;评日本的“早期马克思论争”——兼论《穆勒评注》对重构马克思异化论的意义[J];哲学研究;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国峰;高加军;;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对马克思学说一项争论的考察[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李磊;;私有财产及其积极扬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徐永平;;关于私有财产的历史作用——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刘江一;;从异化到共产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个逻辑的统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杨云飞;;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人学意义的新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6 黄其洪;蒋志红;;是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还是私有财产产生异化劳动?——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吴楠;朱虹;;马克思论市民社会的结构变迁[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5期
8 侯晓丽;;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孙兰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哲学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10 金雪;;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霞;;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及审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锡喜;;马克思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当代解读和启示[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3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年[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5 戴生岐;;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形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杨淑琴;;私有财产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道主义思想梳理[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9 杨建祥;;试析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一个特定视域[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10 邹广文;;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斌;马克思如何看待私有制[N];学习时报;2008年
2 李惠斌;马恩理论中一些长期被忽视的重要思想[N];学习时报;2008年
3 张军扩;重温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N];北京日报;2005年
4 范恒山;发展要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戴世斌;新疆社科院马列所举行学术年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王治奇 罗卫平;高校党校:努力构建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N];光明日报;2006年
7 王东 林锋;“类本质异化”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N];光明日报;2006年
8 ;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N];解放军报;2007年
9 侯才 峦亚丽 邓永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N];学习时报;2006年
10 郑异凡;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及其命运[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3 丁立卿;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5 郭庆罡;马克思现代史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王东红;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红玉;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现广;马克思的劳动分工观[D];兰州大学;2009年
2 朱雪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私有财产概念及其相关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廖俊超;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吉林大学;2009年
4 邵伟;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9年
5 孙成竹;论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及其运思方式[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华;找寻人失去的自我[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飞;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方法和逻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仕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9 姜春邻;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致思方式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10 李雅金;劳动异化对传统异化理论实现的根本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6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