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6-29 09: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首要任务是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产生背景和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详细阐述,说明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完成息息相关。 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技术的价值与内涵主要体现在技术是劳动者自然力的延伸,,技术的社会生产力意义、工业文明表现、艺术审美价值以及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技术不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还显示了生产力的进步性,体现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归纳总结出技术的综合性、辩证性特点。另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分别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技术思想进行了解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观,显示了马克思技术思想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 通过以上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概括,提出了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马克思技术思想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指导。依据“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说明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依据马克思“技术异化”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特别需要警惕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 技术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三) 研究总体思路及方法15-16
  • (四) 研究创新之处16-17
  • 一、 马克思技术思想产生的背景17-21
  • (一) 科学、技术的进步17-19
  • 1. 科学理论的发展17-18
  • 2. “三大发现”18-19
  • (二) 工业革命的完成19-21
  • 1. 机器、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
  • 2. 技术的进一步运用19-21
  • 二、 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1-28
  • (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技术思想21-23
  • 1. 劳动异化理论21-22
  • 2. 劳动异化理论视域下的技术思想22-23
  • (二) 马克思唯物史观与技术思想23-26
  • 1. 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性、历史性研究23-24
  • 2.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技术思想24-26
  • (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技术思想26-28
  •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性研究26-27
  • 2.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技术思想27-28
  • 三、 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28-36
  • (一) 技术的价值与内涵分析29-32
  • 1. 技术是劳动者自然力的延伸29-30
  • 2. 技术的社会生产力意义30
  • 3. 技术的工业文明表现30-31
  • 4. 技术的艺术审美价值31
  • 5. 技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31-32
  • (二) 技术的本质32-36
  • 1. 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2-33
  • 2. 技术的生产力进步性33-34
  • 3. 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34
  • 4. 技术是实践性的知识34-36
  • 四、 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特点36-41
  • (一) 综合性: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唯物史观的技术观的统一36-37
  • 1. 人本主义技术观36
  • 2. 人本主义、唯物史观技术观的统一36-37
  • (二) 辩证性:技术的进步性与异化的可能性37-41
  • 1. 技术的进步性意义37-38
  • 2. 技术异化的可能性38-41
  • 五、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解读41-46
  •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人本主义解读41-43
  • 1. 卢卡奇“物化理论”视域下的技术批判思想41-42
  • 2.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视域下的技术批判思想42-43
  • 3.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域下的技术思想43
  •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科学主义解读43-46
  • 1.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读43-44
  • 2.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科学技术思想44-46
  • 六、 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当代价值46-53
  •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6-49
  • 1. 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46-47
  • 2.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47-49
  • (二) 马克思“技术异化”可能性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警惕49-53
  • 1. 马克思“技术异化”对生态环境的警惕49-50
  • 2.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态问题50-51
  • 3.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丽霞;;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J];沧桑;2009年02期

2 牟焕森;“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研究述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1期

3 李宏伟,王前;技术价值特点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4期

4 管晓刚;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系统整体特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5 乔瑞金;师文兵;;从人的解放看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多重意蕴[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锦绣;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97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