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
【摘要】:转型期的中国,在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而且这些问题纷繁复杂,交织在一起,针对具体某一问题而寻找解决路径的传统方法已无法应对这些处于变化及纠缠中的复杂问题,唯有从整体性入手,全面诊断问题的症结,才能提供切实有效的良方。在这种背景下,整体性视域成为分析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领域出现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其深刻的解释力和批判力,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整体性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是作为属性的整体性,二是作为方法的整体性。整体性作为一种属性是指其理论内容不仅具有跨时间性的纵向发展,而且理论内容的各部分之间还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性作为一种方法强调的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不是将问题割裂开来,片面地进行研究。对于马克思而言,这种整体性的方法具体指以人为原点,以历史的发展为纵轴,以人在生产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横轴的整体性坐标体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考察正是基于这一整体性的方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以主题的一以贯之性,方法论的整体性以及价值归宿的前后一致性三个方面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特征。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不仅可以为解释和批判现实问题提供独特的理论视角,同样可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整体性的方法论指导。本文的基本框架如下,导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综述,及由此界定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马克思异化理论新的研究视角。第一部分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以贯之性诠释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内涵,即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其早期的主要的理论,而且在其思想成熟时期仍占有重要地位。第二部分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诠释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特征。第三部分则从异化理论价值归宿的一致性来说明其思想的整体性。结语主要探讨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理论 整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导言11-21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关于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研究综述12-16
- 2、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综述16-18
- (三) 从整体性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8-21
- 1、异化理论主题的一以贯之性19
- 2、异化理论方法论的整体性19-20
- 3、异化理论价值归宿的前后一致性20-21
- 一、异化理论主题的一以贯之性21-37
- (一) 马克思的早期异化劳动理论21-27
- 1、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渊源21-25
- 2、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系统论述25-26
- 3、异化劳动根源的初步探索26-27
- (二) 马克思后期的异化理论27-35
- 1、对异化劳动根源的深入探究:私有制、分工与异化27-28
- 2、异化理论与三大社会形态28-31
- 3、异化理论与“拜物教”31-35
- (三) 马克思早期异化劳动理论与后期异化理论的异同35-37
- 1、早期异化劳动理论与后期异化理论的相同之处36
- 2、早期异化劳动理论与后期异化理论的差别36-37
- 二、异化理论方法论的整体性37-45
- (一) 早期异化劳动理论与整体性方法的萌芽37-39
- 1、逻辑与历史统一的预演37-38
- 2、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预演38-39
- (二) 成熟时期异化理论中的整体性方法39-41
- (三) 异化理论与马克思思想“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统一41-45
- 1、早期异化劳动理论与“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初步统一41-42
- 2、异化理论的成熟与“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42-45
- 三、异化理论价值归宿的前后一致性45-59
- (一) 异化理论中的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立场的统一46-55
- 1、异化理论中的人道主义关怀46-49
- 2、异化理论的无产阶级立场49-53
- 3、异化理论基础上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立场的统一53-55
- (二) 异化理论与共产主义的论证与实现55-59
- 1、异化理论与共产主义的论证的一致性55-57
- 2、异化的消除与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的统一性57-59
- 结语59-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克岭;牛江伟;;论马克思对异化理论的扬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传开;余在海;;异化与存在——也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J];哲学研究;2006年07期
3 梁丽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J];传承;2008年18期
4 郑敏;;马克思与萨特异化理论之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周露露;;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及扬弃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单伟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2期
7 麦月秀;;也论异化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手稿》和《形态》两本著作来看[J];学理论;2009年28期
8 付巍;;浅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J];学理论;2010年10期
9 李雯雯;高礼增;赵华朋;;浅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自由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1年02期
10 石晓红;;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雯雯;赵华朋;高礼增;;浅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自由的关系[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姚轩鸽;;异化理论的基本要义初探——兼论异化视域的当代中国问题及其化解之道[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赵华朋;王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阈下的异化理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王宝玲;;从劳动异化到科技异化——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异化理论的历史关联与差异[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韩水法;;启蒙:开放的或封闭的(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鹏飞;反异化是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思路[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傅治平;正确解读与解析[N];学习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建青;异化理论与马克思思想的历史目的之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苗爱芳;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华英;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少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杨康欲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大学;2012年
4 郭丽丽;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在西方的历史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胡志;弗洛姆异化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哲;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7 蒋志红;青年卢卡奇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姜春邻;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致思方式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9 邵煜;扬弃与建构: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异化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吴洋;人的异化及其克服—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8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4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