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文人集群”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本文关键词:“纽约文人集群”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纽约文人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托洛茨基
【摘要】:20世纪30年代末,"纽约文人集群"与官方左翼分道扬镳之后,以《党派评论》为舆论阵地,大肆宣扬托洛茨基的文艺主张,明确了反斯大林主义的政治立场。凭借托洛茨基的支持与肯定,纽约文人获得了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他们批评庸俗决定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分析方法;而托洛茨基也强调在更加宽泛和精微处阐发马克思主义,反对政治对文学的过度干预,主张文学的创新与自主。这样,他们相互吸引,抱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看,纽约文人对托洛茨基文艺主张的吸收,可视为美国左翼文化阵营的第一次自我批判,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也加速形成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纽约文人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托洛茨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研究”[项目编号:08BWW 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20世纪30年代末,活跃在美国文坛的“纽约文人集群”是一个很有历史研究意义的左翼文艺派别。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形成与发展都与第四国际的创始人———托洛茨基有着密切联系。考察他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探析托洛茨基文艺思想的国际化影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鲁生;;革命者托洛茨基之死[J];领导文萃;2012年23期
2 ;托洛茨基“蜕化论”的变种[J];河北师大;1977年01期
3 周修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如何以极“左”面貌出现——从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谈起[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4 菲·罗勃里厄;顾良;;托洛茨基档案的最后秘密[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1期
5 周尚文;;托洛茨基《我的生平》[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1期
6 文木;;托洛茨基之死(上)[J];今日苏联东欧;1988年06期
7 彭佩文;关于托洛茨基的评价问题概述[J];党校科研信息;1989年68期
8 H·瓦谢茨基;赵敏善;;托洛茨基是谁杀死的?[J];国际展望;1989年12期
9 文木;;托洛茨基之死(续)[J];今日苏联东欧;1989年01期
10 张慧君;;《托洛茨基全集》法、德文版出版情况简介[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良倬;;瞿秋白与托洛茨基[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唐宝林;;托洛茨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兼论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争论[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叶楠;;中共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信 关于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党支部清党的几点考虑[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书评人 杜建国;品谈托洛茨基的《我的生平》[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徐觉哉 轩传树 声白;历史背后的托洛茨基[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马长虹;托洛茨基一生真伪[N];北京日报;2007年
4 闻一;谁之过?托洛茨基的说法[N];学习时报;2009年
5 闻一;托洛茨基:弹药生产要翻两番[N];学习时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正荣;文学、革命以及磨盘[N];经济观察报;2012年
7 闻一;从莫斯科到喀山:建军路上[N];学习时报;2008年
8 郑异凡;托洛茨基的两个预言[N];东方早报;2013年
9 尼克;万·海恩诺特:革命的代数[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胡贲;国家刺客[N];南方周末;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蓉;托洛茨基文艺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秀华;列宁“政治遗嘱”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众;苏联二十—三十年代的史学期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衣慎思;革命年代的三重变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9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4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