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6:07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公信力 缺失原因 提升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悄然而生并发展壮大,如:诚信缺失、社会冲突加剧、政治信任危机等严重影响党群关系的和谐,部分群众对党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党的威信力降低。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任务迫在眉睫。加强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研究,对于稳固党已经树立起来的威信,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新时期共产党的执政公信力是保障中国社会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整体执政状况为研究的视角,以考察相关的学术现状为前提,具体分析了公信力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古代中国对“信”的阐述和运用;西方有关公信力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公信力的理解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对公信力的理解。阐述公信力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关系,建立公信力与党建的联系,点明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促进党顺利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对于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分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出现缺失并结合实际分析缺失的原因,主要从党内部公职人员本身、部分制度的不健全和一些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来分析。根据缺失原因结合实际情况,从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党风等方面重点论述如何提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公信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公信力 缺失原因 提升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9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11-12
  • (一) 选题缘由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概述12-17
  • (一) 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的内涵研究12-14
  • (二) 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的功能14
  • (三) 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的影响因素14-16
  • (四) 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的提升途径16-17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7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17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17
  • 四、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与不足17-19
  • (一) 研究的重难点17-18
  • (二) 创新点与不足18-19
  • 第一章 公信力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19-33
  • 一、古代中国对“信”的阐述和运用19-20
  • 二、西方古代有关公信力的思想20-22
  • (一) 古希腊时期有关公信力的思想20-22
  • (二) 启蒙运动时期有关公信力的思想22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公信力的阐述22-26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公信力思想的阐述22-24
  • (二) 列宁对公信力思想的阐述24-26
  • 四、中国领导人有关公信力的思想26-33
  • (一) 毛泽东有关公信力的思想26-27
  • (二) 邓小平有关公信力的思想27-28
  • (三) 江泽民对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8-29
  • (四) 胡锦涛对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思想的进一步深化29-31
  • (五) 习近平对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思想的新贡献31-33
  • 第二章 公信力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关系33-40
  • 一、执政公信力的内涵33-34
  • 二、执政公信力的相关概念解读34-35
  • (一) 一般政党公信力与执政党公信力34
  • (二) 政府公信力与执政党公信力34-35
  • (三) 党员干部公信力与执政党公信力35
  • 三、公信力建设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35-40
  • (一) 公信力建设有利于促进共产党完成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35-36
  • (二) 公信力建设有利于提高执政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6-37
  • (三) 公信力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37
  • (四) 公信力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37-38
  • (五) 公信力建设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的现代化进程38-40
  • 第三章 新时期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0-53
  • 一、新时期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40-46
  • (一) 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影响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40-41
  • (二) 部分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高,影响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41-42
  • (三) 部分公职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影响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42-43
  • (四) 部分党员干部言行不一、失信于民,影响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43-44
  • (五) 政党政策的不稳定性,影响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44-45
  • (六) 党对一些行政信息透明度不高,影响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45-46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46-53
  • (一) 中国共产党内部公职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46-48
  • (二) 政府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的影响48-51
  • (三) 社会因素的影响51-53
  • 第四章 新时期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措施53-62
  • 一、以思想建设为保障,强化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53-54
  • (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53-54
  • (二) 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54
  • 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54-56
  • (一)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合理的利益需求55
  • (二) 使广大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55-56
  • 三、以政治建设为主体,完善相关的权力制约机制56-58
  • (一) 健全权力监督机制56-57
  • (二) 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57-58
  • (三) 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的诚信奖惩制度58
  • 四、以文化建设为依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价值观58-60
  • 五、以作风建设为手段,健全党的队伍,提高共产党执政公信力60-62
  • 结束语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青;;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信力[J];北京党史;2008年01期

2 仇文利;吴志娟;王宏;;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公信力的提升[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吴家庆;卿孟军;;论公信力丧失对苏共垮台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5期

4 吴家庆;严华;;论中国共产党公信力建设的特色、挑战与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5 吴汉全;;论抗战时期中共社会公信力的提升[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3期

6 李羽佳;;执政党面临“社会信任危机”的困境及出路——基于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7 温敬元;;关于提升党执政绩效的现实路径[J];理论探讨;2008年01期

8 周治伟;;公信力的概念辨析[J];攀登;2007年01期

9 吴家庆;;论执政党公信力:内涵、功能与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吴家庆;严卿;;国内学术界执政党公信力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584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84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