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与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9:2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与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摘要】:人的发展始终是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从人的需要的发展、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等维度考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寻求人发展的现实道路,创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系统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本质内涵,,对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及未来走向给出了科学解答。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当下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加速转型期。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现代化,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中基本的精神蕴涵,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厘清人的发展与公民意识构成要素之间的自洽性,并重塑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公民意识培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方能凸显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公民意识培育在主体性、独立性、责任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协调的提升提供的极具现实的方法论指导。 在人的发展理论的视角下,回顾新中国以来公民意识发育的历程和成效,并在人的发展理论的视阈中检视现存的问题和原因,探析培育公民意识的时代性路径。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宗旨,弘扬人的发展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次要全面加强公民素质和能力建设,全面地发展人的一切能力,增强公民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效能感;要创新和改善公民意识教育方式和方法,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生活化,积极引导公民网络理性参政;营造公民意识培育的文化氛围,以“三个共享”保障公民权利的落实,促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公共服务和平等发展机遇,保障人民享受最广泛的生存发展权。
【关键词】:人的发展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公民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D6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导论11-20
- 一、 研究缘起11
- 二、 研究意义11-13
- 三、 文献综述13-18
-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8-19
- 五、 研究的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19-20
- 第一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概述20-31
- 一、 人的发展问题的相关界定20-22
- (一) 发展与人的发展20-21
- (二)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逻辑起点21-22
- 二、 人的发展的二维度22-27
- (一) 人的自由发展22-23
- (二) 人的全面发展23-25
- (三) 人的发展二维度关系25-27
- 三、 人的发展的条件和实现途径27-31
- (一) 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27-28
- (二) 充足的自由时间——人的发展的基本保障28
- (三) 丰富的社会关系——人的发展的衡量尺度28-29
- (四) 劳动——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29
- (五) 教育——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29-31
-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与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在相关性31-44
- 一、 公民意识概念阐述31-36
- (一) 公民与公民意识31-33
- (二) 公民意识的基本构成要素33-36
- 二、 人的发展的二维度与公民意识的应然契合36-40
- (一) 主体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础与前提37
- (二) 权利意识是促进个人需要不断丰富的源泉37-38
- (三) 民主法治意识助推社会关系良性提升38-39
- (四) 自由平等观念是公民意识觉醒的思想理据39-40
- 三、 人的发展理论对公民意识培育的价值引领40-44
- (一) 人的需要的发展是公民意识提升的内生动力40-41
- (二) 人的能力的发展是公民意识提升的直接要求41
- (三) 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必要环境41-42
- (四) 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是公民意识培养的应有之义42-44
- 第三章 我国公民意识发育的现状分析44-53
- 一、 新中国建立以来公民意识培育的推进历程44-46
- (一) 公民意识教育的初步确立阶段44-45
- (二) 公民意识教育遭遇严重挫折阶段45
- (三) 公民意识教育的加速发展阶段45-46
- (四) 公民意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46
- 二、 我国公民意识培育取得的成效46-48
- (一) 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公民意识46
- (二)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意识46-47
- (三) 民主法治意识广泛普及47
- (四) 个性独立与主体意识的增强47-48
- 三、 我国公民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48-50
- (一) 主体意识与依附意识并存48-49
- (二) 权利义务意识缺失49
- (三) 法治意识薄弱49-50
- (四) 公共责任意识淡薄50
- 四、 制约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归因分析50-53
- (一) 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50-51
- (二)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51
- (三) 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51-52
- (四)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52-53
- 第四章 培育公民意识的时代性路径探索53-63
- 一、 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宗旨53-55
- (一) 弘扬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53-54
- (二)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54-55
- 二、 全面加强公民素质和能力建设55-57
- (一) 全面地发展人的一切能力55
- (二) 增强公民主体意识55-56
- (三) 增强政治参与意识56-57
- 三、 创新公民意识教育方式和方法57-58
- (一) 公民意识教育生活化57
- (二) 创新公民意识教育体制机制57
- (三) 积极引导网络理性参政57-58
- 四、 营造公民意识培育的文化氛围58-60
- (一) 优化公民意识培育的环境生态58-59
- (二) 加强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59-60
- 五、 以“三个共享”保障公民权利落实60-63
- (一) 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60-61
- (二) 全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61
- (三) 全民共享平等发展机遇61-62
- (四) 保障人民享受最广泛的生存发展权62-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过的论文66-67
- 后记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湘莲;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苏守波;;公民意识教育:现代教育的重要维度[J];东岳论丛;2009年11期
3 金建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维度[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王宗礼;史小宁;;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郭玉琼;李栋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雪;试论公民意识的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高放;马克思主义没有三个组成部分吗——兼谈马克思主义教研体系改革问题[J];江汉论坛;2005年05期
8 丁祥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时代诠释[J];理论月刊;2009年01期
9 高放;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整体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2期
10 杨彬;;“以人为本”主客体关系的历史演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626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2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