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
本文关键词: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
【摘要】:从1998年《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到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主体、主体承担的责任、实现形式、实践路径等方面。从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社会治理使得公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高涨,公民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密切,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尤为必要。加强社会治理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主要途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 中国共产党 执政理念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项目“社会认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研究”(12&ZD006)
【分类号】:D25;D630
【正文快照】: 1998年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首次出现了“社会管理”一词。随后,“社会管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增科;;论改革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之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张学东;李红霞;;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基于河北省76个农村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田晓康;;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坚守法治[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4 肖飞;;论实施社区警务对完善社会管理的作用[J];公安研究;2008年04期
5 杨洪晓;;社会管理的概念内涵与格局构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纪晓岚;张韬;;关于社会管理理论若干问题探索[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1期
7 王晓欢;王翠绒;;当前农村社会控制的力度与效度问题初探[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8 张丽芬;廖文;张青松;;论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9 何文钜;;城市社会管理中的民族交融与族际政治整合[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杨双;汪明松;;社会管理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海伦;;基于社会工作理念创新地方政府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以浙江省海宁“晶科能源事件”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翟新;;提升海事司法水平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新形势下海事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途径的若干建议[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温卓毅;;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管理改革的成效与张力[A];当代港澳研究·第12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郭风英;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夏支平;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位志;执政党领导干部驾驭社会建设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孙洪军;清代按察使历史角色及其嬗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孙士杰;学校社会资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姚华平;国家与社会互动:我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腾;控制或合作: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黄文俊;激励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红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体制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付兵;社会变迁视角下西部山区农村社区结构转型及其动力分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任建军;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梁淑洁;社会管理多元主体合作的实现[D];浙江大学;2012年
7 李红兵;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陆浩;思想政治工作激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吕卫华;网络传播背景下的当代青年文化嬗变[D];河海大学;2004年
10 汤茜草;无形城市的非技术因素研究——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鹏;论中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赵盂营,王思斌;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3 丁元竹;江汛清;;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管理体制安排[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4 李学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民政;2005年04期
5 俞可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5期
6 杨林,李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求实;2005年10期
7 青连斌;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几个问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8 谢庆奎;谢梦醒;;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姜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论推进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侯岩;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亮;张书林;;发挥我党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J];理论探索;2011年02期
2 赵耀;;执政党利益整合视角的社会管理思考[J];唯实;2011年05期
3 赵耀;;执政党利益整合视角的社会管理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4 许顺富;;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6期
5 时小燕;毕霞;潘嵩;;透过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看党的执政能力[J];前沿;2005年12期
6 郭泽保;;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3期
7 彭焕才;;“善治”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位志;;和谐社会中党的领导方式新特征[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9 徐友龙;;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J];观察与思考;2011年07期
10 颜世晔;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利;;邓小平的实践哲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龚廷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哲学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张明军;;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性思考[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袁新华;刘孝云;;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资源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缪愫生;;“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6 徐浩豪;陈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祝全永;;中国共产党政府服务思想探析[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8 陈爱玉;;构建和谐社会:党的社会建设新理论与执政理念的创新[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承;李志勇;;试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10 赵曜;;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杭州市委政研室战略处处长、副研究员 杨正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突出“四观”[N];杭州日报;2011年
2 市社科联副主席 李万一;坚持群众路线创新社会管理[N];保定日报;2011年
3 陈旭 王志高 任松筠;我省研究加强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N];新华日报;2011年
4 廖立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石[N];学习时报;2011年
5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7年
6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胡玉玲;加强社会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营口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杜飞进 廖文根 裴智勇;和谐社会的中国画卷[N];人民日报;2011年
8 中共潍坊市委常委、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苏立科;扎实做好开发体制下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N];潍坊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建业;省委调研组来我市调研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N];济宁日报;2011年
10 朱耀洪;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N];临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松柏;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赵中源;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多维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温敬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厉有国;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7 郑文涛;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1949年-1978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立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谢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公共财政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熊辉;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勇;公民社会的成长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崔晓燕;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高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李守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王传民;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雪松;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完善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长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8 仲爱萍;“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建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井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5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8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