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7-08-22 16:2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 自然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生态危机也逐渐呈现出全球化趋势,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和破坏,已严峻制约和危害人类的生存、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过环境破坏再保护的过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除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等,大气污染、水质问题等“城市病”成为目前我国最受关注的生态问题。这是在我国人口数量过多的前提下,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环境市场机制缺失导致的结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就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加以理解分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全面理解其对人类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分析。然后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对当代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新陈代谢断裂论”为重点,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生态危机的根源。作为我国生态危机产生及解决的前车之鉴,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启示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能有效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 我国在构建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要注意全面、综合地制定政策和保障执行。政府要明确环保目标、完善管理体制;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动立法治污。在体制保障基础上,要鼓励和推动公众参与、加强监测和监管,以各种方式来保证严格执法、树立监管权威。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要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另外要注重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人类 自然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 选题的研究背景8-9
- 二、 研究价值9
- 三、 理论及现实意义9-10
- 四、 研究思路10-12
- 一、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12-16
-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前提12-14
-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观14-16
- 二、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16-21
- (一)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思想16
- (二) 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和发展16-21
- 1.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16-19
- 2. 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结19-20
- 3. 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价20-21
- 三、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新陈代谢断裂论21-24
- (一) “新陈代谢”概念的引入21-22
- (二) “新陈代谢”链条的断裂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22-24
- 四、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24-28
-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24-25
-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提供了方法论指导25
-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奠定了理论依据25-28
- 五、 构建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28-38
- (一) 政府应树立明确的环保目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28-29
- (二) 修订完善法律体系,推动立法治污29-31
- (三) 建立和完善监测标准和系统,推动公众参与,加强监管31-32
- (四) 严格执法,树立监管权威32-34
- (五)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转型34-36
- (六) 注重和加强国际合作36-38
- 结语38-41
- 参考文献41-44
- 后记44-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曾建平,袁学涌;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环境正义[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3 陈学明;;我们今天如何开展消除生态危机的斗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给予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陈墀成;廖志丹;;物质变换视域下的绿色科技——建设生态文明的理性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宋仲夏;;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6 苏平富;苏晓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2期
7 季开胜;;略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经济问题;2008年06期
8 张首先;张俊;;继承、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9 黄娟;黄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J];鄱阳湖学刊;2011年04期
10 张时佳;;生态马克思主义刍议[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720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2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