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6:27

  本文关键词: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恩格斯晚年 社会主义思想 资本主义 历史地位


【摘要】:19世纪后期,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变革,人类的解放意识有了质的上升,无产阶级的解放也不间断的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恩格斯在晚年以新的历史的时代背景为前提,指出了具有实效性的观念和看法,发展和扩充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的理论导向。与此同时,晚年恩格斯提出的理念对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方位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此文尝试经过对文体的剖析,对恩格斯和马克思早期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分析、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斗争战略、工农联盟思想以及对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性设想进行系统化的对比,分析其中的进步之处,并对恩格斯晚年著作与书信中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完整的梳理。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一部分论述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第二部分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五个阶段对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论述。第二章为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新思想。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与工人运动的新变化。第二部分为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时代背景出发,逐层深入地进行分析了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的发展、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性预测。第三章为晚年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代价值。恩格斯在晚年期间,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了进一步扩充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实现解放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迄今为止,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事业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恩格斯晚年 社会主义思想 资本主义 历史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8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10-13
  • (一)选题缘由10-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3-16
  • (一)围绕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13-14
  • (二)关于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的研究14
  • (三)关于怎样解读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究14-16
  •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6-18
  • (一)基本思路16
  • (二)研究方法16-17
  • (三)创新之处17-18
  • 第一章 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18-24
  • 一、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18
  • 二、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18-21
  • (一)德国古典哲学19
  •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20
  • (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20-21
  • 三、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21-24
  • (一)早年时期:虔诚主义的束缚21
  • (二)不莱梅时期:进步思想的启蒙21-22
  • (三)柏林时期:与黑格尔主义的碰撞和分离22
  • (四)曼彻斯特时期:与马克思殊途同归22-23
  • (五)巴黎时期:与马克思合作23-24
  • 第二章 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的新思想24-45
  • 一、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与工人运动的新变化24-28
  • (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4-26
  •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变化26-28
  • 二、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主要内容28-45
  • (一)对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新认识28-32
  • (二)对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的发展32-35
  • (三)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的分析35-39
  • (四)对未来社会的原则性设想39-45
  • 第三章 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45-51
  • 一、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45-47
  • (一)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45-46
  • (二)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为解放无产阶级提供了理论依据46-47
  • 二、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47-51
  • (一)为我们清醒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提供指导47-48
  • (二)为正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意义提供了方法论依据48-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


本文编号:720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20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