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执政党调适性: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战略取向

发布时间:2017-08-25 01:33

  本文关键词:增强执政党调适性: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战略取向


  更多相关文章: 调适性 执政党建设 政治发展 中国经验


【摘要】:政党变革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直接原因,外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转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创新,在组织建设中稳步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党内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有效整合各种合法性资源,在渐进调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适应性,增强执政党的调适性是中国政党变革和治理转型的核心主题。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中国执政党建设就是在挑战中生存,在适应中演进的,这种渐进调适过程3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调适性的基本立足点,最终通过执政党的转型与重构引导和推动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型。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关键词】调适性 执政党建设 政治发展 中国经验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市新失业群体政治心态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0BZZ003
【分类号】:D25
【正文快照】: 寻求生存和发展是任何社会组织的本能,而增强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是保障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进程中,政治发展不仅要求政治系统必须具备基本的制度创新能力和公共政策的动员实施能力,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要求政治系统积极回应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2 唐皇凤;;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中国经验及其理性审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孙继红;;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思考——从政党适应性理论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10期

4 李春峰;;变化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调适性——海外中国研究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2期

5 陈志刚;;党员数量结构的新变化及其新挑战[J];探索;2010年06期

6 聂平平;武建强;;西方政党适应性问题理论述评[J];新视野;2010年04期

7 胡荣荣;;政党适应性视角下的政治变迁——基于二战后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星;;论和平发展战略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刘燕;薛蓉;付春光;;中国社会的转型路径与转型风险——兼论“中国模式”[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3 吕增奎;;变革、合法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未来——近年来西方学者的中国共产党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3期

4 孙忠良;;刍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维度[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练睿民;李夏茹;;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综述[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1年00期

6 杨龙波;;国外学术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7 张建君;;论中国模式的内涵及民主价值[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8 吴坚;;“中国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程恩富;辛向阳;;论中国模式若干基本问题——兼议若干疑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马韶华;;从东欧剧变看执政党建设——以波兰工人党的历史为例分析执政党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生平;谢玉亮;;热话题与冷思考——中国发展道路研究述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庄虔友;;党校干部培训与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3 朱可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文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彦虎;政治精英再生产与政党发展[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扩建;转型期地方核心行动者行动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叶托;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6 唐皇凤;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D];复旦大学;2006年

7 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自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刘义强;民主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德涛;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与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肖谋文;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百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游雨航;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颜求芝;中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金如;马克思的生活观和中国模式的生活观想象[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董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静;中国模式下的地方政府“政绩”导向行为及其风险[D];南京大学;2011年

7 倪春纳;政党、知识分子与思想整合[D];南京大学;2011年

8 徐丽娟;“中国模式”:评述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溢泽;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茹;试论海外对中国模式的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光斌;;制度变迁中的政党中心主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张小劲;关于政党组织嬗变问题的研究:综述与评价[J];欧洲;2002年04期

3 阮岳湘;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多种族文化民主原则[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李一;关于党员容量与党员发展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征;执政党建设的新鲜经验———学习十二大党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2 高成林;深入学习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J];学习论坛;1995年04期

3 ;抓紧革命老区执政党建设[J];人民论坛;1995年03期

4 周永学;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目标的思想[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柳建辉;立国之初党和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思考与总结[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6 刘靖北;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比较研究论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7 宋协娜;“三个代表”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J];理论前沿;2003年16期

8 尹墨莲;论执政党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理论学刊;2004年05期

9 吴玉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大勇;;中共八大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J];党史文汇;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心忠;;执政党建设三思——学习“七一”讲话有感[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2 周金堂;;试论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3 唐丽婷;;经济杀手与我国执政党建设[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彬;;论“三个代表”思想与新世纪执政党建设[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构建执政党建设新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1年

6 甄小英;;开启执政党建设新篇章——邓小平党建理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贡献[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7 林吕建;;工业化后期浙江党的建设的特点及对策[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8 杜功平;;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强化党员的群众观点[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1年会文集[C];2001年

9 侯德芳;;从共性的角度看执政党的建设问题[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王禾庭;;李君如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社联论坛”举行第六次报告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桓;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力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2 邵维正;治国理政与执政党建设[N];解放军报;2009年

3 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执政党建设在创新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王志萍 实习记者 赵福胜;我市举办学习“七一”讲话提高执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专题讲座[N];朔州日报;2011年

5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陈光林;把执政党建设提升到新高度[N];经济日报;2003年

6 陈金龙;推进执政党建设的关键所在[N];南方日报;2004年

7 王柏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N];太原日报;2005年

8 罗惠兰;光辉的历程 艰辛的探索 宝贵的经验[N];江西日报;2009年

9 记者 黄晓华 实习生 林春挺;提高执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N];海南日报;2009年

10 山西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课题组;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丽;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建国;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连祥;从革命党到执政党[D];吉林大学;2007年

5 潘世伟;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建文;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勇;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权宗田;人民观视角下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殷书良;论执政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执政党应对市场经济考验[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毛凌俊;越南和古巴执政党建设的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蔡艳;执政党公信力的构建形态及其时代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怀龙;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梁晓佳;列宁执政党公信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柳楠;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俊宏;执政党行政艺术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8 袁翠;列宁关于执政党党风问题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承文;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彦花;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4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34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