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9-07 10:46

  本文关键词:论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农民合作组织思想 当代价值


【摘要】:农民问题是毛泽东一生始终关注和关心的重要问题,农民合作组织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重要理论组成。农民合作组织是中国农业史上农民互助合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历史上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始终受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约和限制,不能帮助农民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农民合作组织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本文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采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梳理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形成过程,诠释了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深入研究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及其实践,对于全面把握毛泽东的思想,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意义重大。本文分六部分,包括绪论和正文的五个章节。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和不足点。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理论来源,此章以文献为基础,梳理了马克思、列宁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合作主义思潮等对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形成产生的影响。第二章和第三章具体介绍了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特点。第四章概括了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历史价值。第五章,阐述了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当代意义,并通过对改革开放后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发展的分析,结合当下的“三农”问题,提供一些对于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毛泽东 农民合作组织思想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前言9-16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一)理论意义9
  • (二)现实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三、论文研究方法13-14
  •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和不足点14-16
  • (一)主要内容14
  • (二)创新点14-15
  • (三)不足点15-16
  • 第一章 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理论来源16-26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16-18
  • 二、列宁、斯大林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18-21
  • (一)“合作社往往是同社会主义完全一致的”18-19
  • (二)合作社是“过渡到新制度方面”的好形式19
  • (三)合作制必须始终坚持自愿原则19
  • (四)政府必须“在经济、财政、银行方面给合作社以种种优惠”19-20
  • (五)“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20
  • (六)“提高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就要大力发展合作社”20-21
  • 三、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合作主义思潮的影响21-26
  • (一)传统文化对农民互助合作思想的影响21-23
  • (二)近代合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3-26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26-35
  • 一、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萌芽26-28
  •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发展28-30
  • 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基本形成30-33
  • 四、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趋于成熟33-35
  •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发展演变35-45
  • 一、互助组到初级社过渡阶段的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35-36
  • 二、初级社逐步展开阶段的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36-39
  • 三、高级社兴起和推进阶段的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39-40
  • 四、人民公社时期的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40-45
  • 第四章 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价值45-53
  • 一、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主要内容45-49
  • (一)先合作化后机械化45-46
  • (二)“发展合作社的原则是自愿互利”46-47
  • (三)采取由低级向高级稳步前进的办法47-48
  • (四)发展合作社需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48-49
  • 二、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历史价值49-53
  • (一)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撑49-50
  •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50-51
  • (三)推广和普及了从实际出发的农村工作方法51-53
  • 第五章 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当代价值53-58
  •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农民合作组织思想54-55
  • 二、农民合作组织的形式要不断与时俱进55-56
  • 三、创新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实现的现实路径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历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农业部支持农民合作组织五大措施解读[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20期

2 何广文;;农民合作组织变脸[J];人民论坛;2006年17期

3 芮黎明;;农民合作组织亟待完善[J];群众;2006年10期

4 倪大钊;朱国勇;王敏;;当前云南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思路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5 李敬含;;蓬莱市发展农民合作组织问题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8期

6 ;加快京郊农民合作组织发展[J];北京观察;2005年04期

7 侯保疆;;中国农民合作组织考察与分析——以国际合作社联盟的视角[J];太平洋学报;2006年10期

8 邱梦华;;培育农民合作组织[J];党政论坛;2008年11期

9 闳颉;;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组织概况[J];团结;2008年01期

10 倪大钊;张磊;许敏;龙爱涛;伍家旺;;现阶段云南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研究——以通海、元谋农民合作组织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馥娟;;农民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中发挥的作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王宽让;;农民合作组织催生乡镇社区自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立平;;农民合作组织中农民合作行为的探讨[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德斌;;新乡村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5 韩国明;张帆;;农民合作组织与生态农业发展互动关系分析——西北地区临洮县调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陈进;;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新时期安徽省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卫平;张欣;禄旭光;;当前陕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对策[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芳;秦海鸥;;基于AHP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兆林;陈丽娜;李正洪;边桂云;姚家富;杨慧;;拥抱合作化 拥抱大未来[A];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钟真;孔祥智;;奶价大幅上涨情况下奶农缘何增收困难——对奶价波动下的呼市奶牛养殖效益分析[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鲁来;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黄祖辉 Olof Bolin 徐旭初;中国的农民合作组织还有戏吗?[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宋庆军邋王楠楠;农民合作组织架起农民增收桥梁[N];焦作日报;2007年

4 许银钟 荣智 王刘;要重视解决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N];金融时报;2008年

5 杨永祥;全国农民合作组织网络推广 项目西北地区首次开班[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马荣;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的制约因素[N];湖北日报;2001年

7 徐萌 记者 刘云云;营造好环境 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质量和水平[N];四川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李存才;培植农民合作组织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N];中国财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春艳;我市多举措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N];宜宾日报;2013年

10 江苏省农委主任 吴沛良;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两大主体[N];农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燕平;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历史演化、理论框架和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继新;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杨娜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泽林;我国农民合作组织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艳;陕西省农民合作组织制度效率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文德;黑龙江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韩洁;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杨红亮;浅析农协对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李萍;新时期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赵静;关于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方向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刘志博;河南省生态型农民合作组织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9 张文明;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0 程柳楠;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09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09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