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9 15:22

  本文关键词:论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列宁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


【摘要】: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他从实际出发,把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基点从"未来人应该怎么存在"转化为"现实的人应当会做什么",实现了人的发展内容的具体化。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把社会改造、人的改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变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列宁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
【基金】:广西八桂学者创新研究团队“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21
【正文快照】: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他从苏俄实际出发,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独特的理解,把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并付诸实践。深入研究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陈世润,胡咏春;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年04期

3 冯开甫;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谈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4期

4 隋秀英;;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陈和水;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当代中国人的建设[J];实事求是;2005年02期

6 路云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1期

7 马德普;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06期

8 罗永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郑洁;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探索;2005年04期

10 吴德慧;;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辨证关系[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宁;;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述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崔建周;;陈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启示[A];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5年

3 陶笑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仲伟;郑洁;;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启示[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5 邵建光;;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庆阳市政协常委 王超;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N];陇东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前中国实践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艾阳;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3 张庆华;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尹礼政;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段瑞中;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6 许劲松;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实现条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李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路径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9 彭科党;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现路径探折[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梅晓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1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21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