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点及其当代启迪

发布时间:2017-09-21 08:43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点及其当代启迪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理论特点 新时期 启迪


【摘要】: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无产阶级要加强自身的团结并保持自己在革命中的独立性,注意联合其他阶级或其他政治派别壮大革命的力量。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毛泽东提出工人阶级要团结各民族、各劳动者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在坚持工人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基础上,对统战对象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对各民主党派要实行多党合作、长期合作、互相监督。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萌芽、确立和发展的,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其法宝作用。论文是在分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理论特征以及新形势下如何使得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依据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统一战线的论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他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解放,首先要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革命过程中要善于联合其他阶级和社会力量,形成革命的联盟,并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毛泽东统一战线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初期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共同的敌人,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第二,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始终坚持马克思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采取阶级分析法,正确地分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调动了一切的积极因素,打击了共同的敌人。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社会结构也随着发生了改变,社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复杂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等的特征。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对促进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统战工作中,要注重加强和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深化爱国统一战线成员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针对社会转型新阶层的出现,要重视社会阶级的分层,扩大统一战线的基础;在统战工作中,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重视宗教问题,促进民族大繁荣,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并协调各种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求最大公约数,共同服务于新时期的工作。
【关键词】: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理论特点 新时期 启迪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3;A8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引言12-17
  • 1.1 选题依据12-13
  • 1.1.1 理论依据12
  • 1.1.2 现实依据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14
  • 1.2.2 研究意义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5
  •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1.4.1 论文研究思路15-16
  • 1.4.2 论文研究方法16
  •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16-17
  • 第2章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17-26
  •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17-20
  • 2.1.1 无产阶级要实现解放自身,首先得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17-18
  • 2.1.2 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和社会力量,形成广泛的联盟18
  • 2.1.3 无产阶级要在斗争中加强自身的团结和统一18-19
  • 2.1.4 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19-20
  • 2.1.5 无产阶级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20
  • 2.2 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20-24
  • 2.2.1 关于领导权的问题20-21
  • 2.2.2 对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重新认识21-22
  • 2.2.3 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联盟22-23
  • 2.2.4 两个战场的斗争23
  • 2.2.5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3-24
  • 2.3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4-26
  • 2.3.1 为什么必须建立统一战线24
  • 2.3.2 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确立与发展24-26
  • 第3章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点26-36
  • 3.1 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容26-31
  • 3.1.1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26-27
  • 3.1.2 认清敌人和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27
  • 3.1.3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27-28
  • 3.1.4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28-29
  • 3.1.5 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29-30
  • 3.1.6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30-31
  • 3.2 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特点31-36
  • 3.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31
  • 3.2.2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1-32
  • 3.2.3 坚持阶级分析,强调社会的基本矛盾32-33
  • 3.2.4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33
  • 3.2.5 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制定路线和方针33-34
  • 3.2.6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34-36
  • 第4章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促进新时期的统战工作36-54
  • 4.1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时代背景与目标36-38
  • 4.1.1 新时期的基本国情36
  • 4.1.2 新时期的宏伟目标36-37
  • 4.1.3 新时期统战工作的作用地位37-38
  • 4.2 加强和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38-40
  • 4.2.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8-39
  • 4.2.2 以“中国梦”深化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39-40
  • 4.3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40-43
  • 4.3.1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40-42
  • 4.3.2 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形式42-43
  • 4.4 重视社会阶级分层,,扩大统一战线的基础43-44
  • 4.4.1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3-44
  • 4.4.2 扩大统一战线的基础44
  • 4.5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求最大公约数44-54
  • 4.5.1 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45-46
  • 4.5.2 协调各种利益,促进社会和谐46-49
  • 4.5.3 重视宗教问题,促进民族大繁荣49-51
  • 4.5.4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51-54
  • 结论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祝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先进性[J];社会科学家;2013年06期

2 于小英;;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6期

3 赵建杰;;转型期我国利益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蒋国华;张瑞芳;;新的社会阶层与统一战线建设[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6 庞雅莉,刘洁位;转型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再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7 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8 李路路;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的变迁——阶层相对关系模式的“双重再生产”[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窦红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变化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实践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春荣;毛泽东国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世山;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认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3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93510.html

上一篇:邓小平的俄国观  
下一篇:宗旨决定未来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