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志愿精神培育透析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志愿精神培育透析
【摘要】:新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志愿服务事业遭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之"源头失语"的尴尬。事实上,"志愿精神"始终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中,其产生和发展、精神实质、培育方法和目标指向无不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涵。其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理解我国志愿精神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揭示了志愿精神培育的本质规定性,志愿精神培育体现为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的协调发展。志愿精神培育路径和方法选择必须放置到社会实践的总体系统中考察,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奠定了我国志愿精神培育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内含着的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国志愿精神培育的价值依归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志愿精神 理论基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志愿精神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10CKS02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41
【正文快照】: 志愿精神是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基于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利他情怀,自觉自愿、不为报酬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志愿服务主体思想品德的集中表现,是公民社会的精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志愿精神”的理论研究似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志愿精神 美国慈善事业的新模式[J];重庆与世界;2007年06期
2 李潇潇;;论志愿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功能[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葛敏;崔梅;;论志愿精神的“无私”与“有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施真强;;志愿精神与湖北的和谐社会建设——从美国志愿服务得到的一些启示[J];学习月刊;2009年11期
5 张燕红;;志愿精神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方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6 陈天祥;宁静;;“亚运志愿时”——志愿精神推广的创新典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蔡婷玉;;中国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辨析[J];探求;2010年02期
8 谭玉龙;;中外志愿精神比较研究[J];传承;2010年30期
9 陈靖一;;论志愿精神——从志愿精神的激励角度来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韩迎春;李芳;;论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J];教育评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莹;;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与居民对各级政府领导人的认知:内在关联之实证解析——基于对南京市708位城乡社区居民的实证调查[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建国;奥运催生志愿精神成长[N];法制日报;2008年
2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 李培超;志愿精神与公民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中心主任 丁元竹;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的一种精髓[N];成都日报;2009年
4 袁震宇邋霍小光;弘扬志愿精神 推进社会文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眉灵;“中国文化骨子里有志愿精神”[N];成都日报;2009年
6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邓辉林;志愿精神是必备软实力[N];深圳特区报;2011年
7 郑文;让志愿精神发扬光大[N];珠海特区报;2012年
8 董雪飞 庞晟 王艳蕊;志愿精神如何接力传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郑帅 张洪峰;弘扬志愿精神 推进志愿服务[N];吉林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龙謦泽;南京:用志愿精神书写新的城市文明[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彬;论志愿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平;当代中国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孙梅霞;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3 欧阳西子;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姜蕊;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5 周青叶;初中生志愿精神培育探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朱祥超;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张墨亮;美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动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蔡尚予;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谭玉龙;我国志愿精神培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邓文英;论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6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9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