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共通性
发布时间:2017-09-22 00:1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共通性
【摘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关于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特别是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将孔子提出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与礼、义、智、孝、悌、忠、信等一同作为道德规范,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任何一种道德学说,要想被人们接受并遵循,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发挥出伦理道德规范应有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十分注重实践的重要作用,认为实践是道德修养的前提,主张道德行为的选择需要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先秦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而不是消极避世的态度,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及投身现实以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十分注重道德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运用,强调道德实践重在知行统一,并以此来维系现有的社会生活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继承并发展了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合理因素,它既是一种价值理论,也是一种伦理原则。马克思指出只有推翻受压迫、受奴役的不平等社会关系,才能消灭异化,才能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尊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命运的关心,正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人道主义原则的充分体现。作为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核心的仁爱思想,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对人生命的关注与关怀,“仁”的实现也就是所谓的伦理价值的实现。尽管二者所代表的阶级立场有很大区别,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与先秦儒家的仁爱思想都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高度关怀,二者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肯定底层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二者在重视人的发展方面也存在共通性。 集体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的基本道德原则,它与先秦儒家注重群体价值的思想都认为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密不可分,主张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个人的利益不能超越于群体的利益而应当服从群体的价值和利益,,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作出牺牲,但二者都不否认两者利益的正当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个体追求现实利益的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共通性的研究表明,二者都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遍性的价值意义,也正是基于此,才能架起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沟通的桥梁。研究两者共通性以及其伦理发展的趋向——并存互补、共生共融和更新改造的趋向,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先秦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结合,应对和化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所要面临的道德精神层面的危机,以及以人为本践行和谐理念,构建和谐世界并坚守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伦理思想 道德实践 人道主义 集体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课题的国内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2
- 1.4 研究创新点12-13
- 第二章 道德实践上的共通性13-16
- 2.1 实践是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动力13-14
- 2.2 道德行为的选择是主体在实践中自觉的选择14-15
- 2.3 道德实践重在知行统一15-16
- 第三章 人道精神上的共通性16-20
- 3.1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16-17
- 3.2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17-18
- 3.3 两者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18-19
- 3.4 两者都重视与促进人的发展19-20
- 第四章 两者在重视集体观念上的共通性20-25
- 4.1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集体主义原则20-22
- 4.1.1 “真实的集体”而不是“虚幻的集体”20-21
- 4.1.2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1-22
- 4.2 先秦儒家群体价值思想22-23
- 4.3 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23-24
- 4.4 承认追求现实利益的合理性24-25
- 第五章 和谐观上的共通性25-28
- 5.1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的和谐理念25
- 5.2 先秦儒家和为贵的伦理思想25-26
- 5.3 和谐思想的体现—两者社会理念上的共通性26-28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共通性的发展趋向及启示28-35
- 6.1 二者共通性的发展趋向28-30
- 6.1.1 并存互补趋向28-29
- 6.1.2 共生共融趋向29
- 6.1.3 更新改造趋向29-30
- 6.2 二者共通性的当代启示30-35
- 6.2.1 立足国内,注重践行以人为本理念30-32
- 6.2.2 放眼国际,努力践行和谐世界理念32-33
- 6.2.3 强基固本,坚守文化自信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8-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旭;;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三点相似性[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2 王泽应;;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本质特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3 王泽应;;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成果和历史地位[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4 安启念;罗连祥;;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当代审视[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6期
5 王海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最高诉求[J];传承;2008年10期
6 方克立;;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11期
7 王泽应;;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与伦理文化的伟大变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8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年16期
9 蔡方鹿;;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处及其在当代新文化中的位置[J];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10 阮青;九十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研究[J];孔子研究;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897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9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