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0:3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技术异化思想 劳动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于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研究初有收效,但是还不够系统,只是零散地研究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某一方面。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是马克思技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丰富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内容,从而保证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当今社会产生的一系列技术异化现象提供理论的解释和解决途径,从而可以为我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人口膨胀问题、人类精神层面缺失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问题等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 论文一共有6章,可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绪论部分(第1章)、理论基础部分(第2、3章)、主体内容部分(第4、5章)以及结束语。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对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进行了综述,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理论,探讨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探讨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其社会背景入手,梳理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思想理路,探讨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异化思想与劳动异化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与劳动异化思想的关系,确定了其理论来源。 第三部分,对马克思技术异化的基本内容进行论述,结合资本主义社会背景对技术异化的三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进而归纳出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后果以及解决途径。以此为根基,运用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对相关社会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剖析了其当代价值。 第四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脉络和结论进行了总结,揭示了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对于认识和解决当下技术异化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技术异化思想 劳动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2-14
  • 2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思想理路14-16
  • 2.1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形成的社会背景14
  • 2.2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思想理路14-16
  • 3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16-22
  • 3.1 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16-18
  • 3.1.1 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对异化现象的解读16-17
  • 3.1.2 马克思结合社会现实对异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17-18
  • 3.2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8-20
  • 3.2.1 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18-19
  • 3.2.2 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19
  • 3.2.3 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19
  • 3.2.4 人与人相异化19-20
  • 3.3 劳动异化理论与技术异化思想的关系20-22
  • 3.3.1 劳动异化是理解技术异化的基础20
  • 3.3.2 技术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衍生形式20-22
  • 4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22-35
  • 4.1 技术异化的表现形式22-23
  • 4.1.1 产业技术的异化22
  • 4.1.2 分工技术的异化22-23
  • 4.1.3 资本统治与剥削技术的异化23
  • 4.2 技术异化的根源23-25
  • 4.2.1 人类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偏差24
  • 4.2.2 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24-25
  • 4.2.3 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25
  • 4.3 技术异化的后果25-28
  • 4.3.1 自然的异化25-26
  • 4.3.2 社会的异化26-27
  • 4.3.3 人的异化27-28
  • 4.4 技术异化的解决途径28-35
  • 4.4.1 实现技术人性化28-30
  • 4.4.2 超越技术异化30-32
  • 4.4.3 树立友好环境的价值观念32-33
  • 4.4.4 建立共产主义制度33-35
  • 5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当代价值35-38
  • 5.1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价值35-36
  • 5.1.1 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35
  • 5.1.2 马克思辩证思维方式有利于正确认识相关理论35-36
  • 5.2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实践价值36-38
  • 5.2.1 有助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36-37
  • 5.2.2 有利于我国实现人文与技术相统一的发展模式37-38
  • 6 结束语38-39
  • 参考文献39-4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丽;包国光;;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郑元景;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反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胡红生;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4 李晓梅,吕克广;试论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5 丁五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技术向度[J];兰州学刊;2006年03期

6 李昭新;马克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2期

7 谷少杰;;马克思技术思想探析[J];理论界;2012年01期

8 朱耀垠;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08期

9 G.鲍恩;郭官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技术观和技术进步观[J];哲学译丛;1978年01期



本文编号:897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97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