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本文关键词:网络文化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新挑战。加强网络文化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塑理论教育主题、重构理论教育目标、优化理论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理论教育方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确处理全球化和民族化、主导性和多样化、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教育
【基金】:2008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兰州交通大学青年教师自选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文化的相互融通,形成了崭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韦吉锋,韦继光,陆家海;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史小宁;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泽昌;朱晓丽;;中国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惑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李萍;;苏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及经验教训[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顾悦;;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及其当代启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4 韩艳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的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王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茜;赵松;;和谐社会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7 苗瑞丹;;论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前沿;2011年12期
8 崔志胜;;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渠长根;贾迎宾;;标语口号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现形式[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光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平 赖继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密切党群干群联系[N];南昌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907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0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