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社会公正观

发布时间:2017-09-28 13:28

  本文关键词:论《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社会公正观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社会公正 当代启示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公正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当中考察。本文主要基于《哥达纲领批判》文本论述马克思的社会公正观。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社会公正观,拉萨尔主义主张通过废除工资制度连同铁的工资规律,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建立自由国家的途径实现社会公正。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驳,认为这不是给工人开的救世良方,不但不能使工人改变贫困的状况,反而将工人沦为统治阶级的附庸。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与资本家所垄断,“平等的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认为社会公正的实质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公平、公正,给每个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其实现途径主要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社会制度合理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消灭私有制和阶级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无产阶级专政是过渡时期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社会公正问题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它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每个人的发展。每个成员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就要保障每个成员都有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为此,要坚持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价值导向,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正,加强与完善社会制度建设,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社会公正 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14-16
  • 2. 社会公正概念概述及《哥达纲领批判》产生的历史背景16-26
  • 2.1 社会公正概念概述16-20
  • 2.1.1 社会公正概念在中外思想史中的演变16-19
  • 2.1.2 马克思对社会公正概念的辨析19-20
  • 2.2《哥达纲领批判》产生的历史背景20-26
  • 2.2.1 德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指导21-22
  • 2.2.2 拉萨尔机会主义企图在工人运动中扩大影响22-23
  • 2.2.3 《哥达纲领》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23-26
  • 3. 《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公正的批判26-38
  • 3.1《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社会公正观的批判26-34
  • 3.1.1 对拉萨尔主义社会公正内容的批判26-29
  • 3.1.2 对拉萨尔主义实现社会公正途径的批判29-34
  • 3.2《哥达纲领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现实的批判34-38
  • 3.2.1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社会不公正的根源34-35
  • 3.2.2 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与资本家所垄断35-36
  • 3.2.3“平等的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36-38
  • 4. 《哥达纲领批判》中社会公正的实质及实现途径38-48
  • 4.1 社会公正的实质38-41
  • 4.1.1 促进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公平、公正38-39
  • 4.1.2 给每个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39-40
  • 4.1.3 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0-41
  • 4.2 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41-48
  • 4.2.1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41-43
  • 4.2.2 社会制度合理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43-44
  • 4.2.3 消灭私有制和阶级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44-45
  • 4.2.4 无产阶级专政是过渡时期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45-48
  • 5. 《哥达纲领批判》中社会公正观的当代启示48-54
  • 5.1 坚持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价值导向48-49
  • 5.2 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正49-51
  • 5.3 加强与完善社会制度建设51-52
  • 5.4 营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52-54
  • 结论54-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康;发展中的社会公正与社会稳定[J];价格与市场;2002年06期

2 乔晓毅,褚海萍;当代中国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J];兰州学刊;2003年06期

3 李炜光;论当代中国的平等与社会公正问题[J];中州学刊;2003年03期

4 吴筇;社会公正:不容虚置的砝码[J];创造;2004年01期

5 赵金亮,卜建华;全面小康与社会公正[J];兰州学刊;2004年01期

6 唐环;论社会公正及其实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徐友渔;腐败、社会公正和市场经济[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12期

8 王海玲;社会公正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J];中国出版;2005年05期

9 南皮;社会公正的理性追寻[J];前线;2005年07期

10 董建萍;试论加强对社会公正问题的基础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紧迫课题[J];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娟;施雪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琛;;应然与实然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及启示[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3 徐鸿武;;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陈国权;王勤;;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徐鸿武;;实现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意义[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6 罗文东;;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7 董建萍;;三大规律视角下的社会公正问题——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肖陆军;;论社会公正及政府公共服务制度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建磊;;民间视频推动社会公正的效度与限度分析——以近年多起网络事件为例的经验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喻泽丽;;构建和谐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磨擦[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正连;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正[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泰州经济开发区 霍雨霞;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N];泰州日报;2007年

3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郑鹏昊;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4 新华社记者 夏文辉;让社会公正照亮全世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任理轩;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N];人民日报;2011年

6 任理轩;认识到位 举措得力 形成合力[N];黄石日报;2011年

7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吴忠民;社会公正是中共执政的重要价值观[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8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刘丽萍;提高社会公正度[N];学习时报;2012年

9 记者 王珏玢;还有多少“潜规则”在牺牲社会公正[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本报评论员 刘章西;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邬巧飞;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及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陈炜;英国税收与社会公正[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4 白石;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陆玉胜;商谈、法律和社会公正[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清;关于社会公正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陈新明;从实践生成论的角度透视我国当代社会公正[D];中南大学;2008年

3 周正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黄昌洪;论社会公正[D];武汉大学;2005年

5 包世琦;社会公正问题的听证制度视角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王军;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公正[D];山东大学;2007年

7 孔祥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王晓禹;社会和谐视域中的社会公正[D];苏州大学;2008年

9 顾业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黄黎黎;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指导下的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6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36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