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3:32

  本文关键词: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生态思想 现实启迪


【摘要】:毛泽东的生态思想以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为起点,,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又有选择性吸收和借鉴了近现代中西方资产阶级优秀的生态思想,立足于本国实际所形成的独具风格的生态思想。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毛泽东的生态思想无疑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文章阐述了相关研究概念,点明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交待了本研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研究方法做了相关说明。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受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影响最为深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深刻认识和发展延伸,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生产力”的思想、人和自然关系辨证统一的思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生态思想博大而精深,渊源而流长,对毛泽东的生态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的起点。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又吸收、借鉴了近现代中西方资产阶级优秀的生态思想。同时,毛泽东早期的生态思想也为建国后毛泽东大刀阔斧的进行生态建设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态环境治理思想:植树造林,治理水旱灾,重视环境卫生工作;资源合理规划思想:提出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提倡勤俭节约,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综合平衡发展思想:农业综合平衡发展以及工业的合理布局等。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充分考虑了我国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因此,它具有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实践性、矛盾性、群众性等特点。借鉴毛泽东的生态思想,要对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做客观、科学的分析,分析毛泽东生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毛泽东的生态思想要做一分为二的思考,既要肯定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又要分析其时代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重视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带给我们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 生态思想 现实启迪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41;X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相关研究概念的阐释8-9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4 研究方法10-12
  • 2 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12-20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12-15
  • 2.1.1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生产力”的思想12-13
  • 2.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13-14
  • 2.1.3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思想14-15
  • 2.2 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的传承15-17
  • 2.2.1 中国古代传统儒家生态思想15-16
  • 2.2.2 中国古代传统道家生态思想16-17
  • 2.3 近现代中西方资产阶级生态思想的借鉴17-18
  • 2.3.1 近现代西方优秀资产阶级的生态思想17-18
  • 2.3.2 近现代中国先进资产阶级的生态思想18
  • 2.4 建国前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的累积18-20
  • 3 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及实践形态发展20-33
  • 3.1 生态环境治理思想20-24
  • 3.1.1 植树造林20-22
  • 3.1.2 治理水旱灾22-23
  • 3.1.3 重视环境卫生23-24
  • 3.2 资源合理规划思想24-28
  • 3.2.1 提出要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24-25
  • 3.2.2 提倡勤俭节约25-27
  • 3.2.3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能源27-28
  • 3.3 综合平衡发展思想28-30
  • 3.3.1 农业综合平衡发展28-29
  • 3.3.2 工业合理布局29-30
  • 3.4 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基本特征分析30-33
  • 3.4.1 实践性30
  • 3.4.2 群众性30-31
  • 3.4.3 矛盾性31-33
  • 4 对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的思考33-41
  • 4.1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的理论价值34-37
  • 4.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4-35
  • 4.1.2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5-36
  • 4.1.3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36-37
  • 4.2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的现实启迪37-41
  • 4.2.1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37-38
  • 4.2.2 树立节约的生活和生产方式38-39
  • 4.2.3 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39
  • 4.2.4 借鉴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经验39-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6
  • 个人简介46-47
  • 致谢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杰;曾广圆;;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研究[J];成才之路;2015年01期

2 王资博;;邓小平科学改革观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3 李秀芳;;西部地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高教论坛;2014年11期

4 李景;科学技术发展与思想道德建设——兼论科学技术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龚先庆;试论实践"三个代表"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张金桃;论邓小平时期我党宗教政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韩文平;;浅谈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限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黄悦忠;;论中国先进生产力内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丁小景;;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刘惠文;邓小平理论的新闻宣传思想论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6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36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