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文关键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利益共享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利益共享的社会发展理念。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共享是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利益,目前,五大因素将会限制利益共享的实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享利益的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利益共享的有力保障,同时还应充分切实地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利益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此外,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应该遵循十大思路——利益增长的思路、利益兼顾的思路、利益共享的思路、利益综合的思路、利益保障的思路、利益补偿的思路、利益制衡的思路、保证根本利益的思路、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路、及时调整的思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利益共享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基金】: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批准号:05&ZD0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利益共享的社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颖森;柯黎;高泽金;;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国民幸福总值[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09期
2 余恩海,刘德中;中国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9年04期
3 许敏兰;;个人医疗消费支出上涨的经济学分析[J];消费经济;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文;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观照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J];职教通讯;2004年10期
2 杨金土;;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7期
3 谭德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正理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杨悦;“经济”的知识论与目的论——经济学与经济哲学的区别[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5期
5 刘冠军;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发展图景及其实现路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6期
6 李累;宪法上“人的尊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8 史鸿文;走向生命优存论美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王美艳;女性主义批评策略之反思——论“各取所需策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10 吴薇;;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及当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吴宁;;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5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吕炳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货币现象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宏洛;;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张伟;;马克思主义视野:人类美学论纲[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哲;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沈金生;中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论[D];四川大学;2007年
5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7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黄少杰;我国就业问题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良;论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周琼瑛;宪法程序的三维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3 马陆平;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支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方冰;监狱的法文化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5 温幼平;建设项目收益预期纠偏初探[D];中山大学;2005年
6 陈燕君;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卢继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红;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之批判[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国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尚明;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2 车安宁,周美瑛;关于实行家庭单职工制的理论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3 张灿;202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预测[J];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军;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罗茵;以诚信为基础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和经纬;构建和谐社会与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袁朝红;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才开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5 向阳,李江成;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6 谭献民,毛维军;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支点[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7 周悟;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唐政秋;困难群体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J];湖湘论坛;2005年04期
9 范亚平,莫令娥;从宪法修正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树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提高行政权的亲和力[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跃进;;合作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企业形式[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宝明;;建设安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慧梅;;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中元;魏景民;吴星源;;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劳动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玉宗;杨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树信;罗自刚;;和谐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诉求[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肖飞;;论社区警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陶学荣;肖小明;;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政府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邢燕芬;罗自刚;;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政府行政指导[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李光辉;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强;安乐死伦理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2 赵笑蕾;社会主义公平观辨析[D];山西大学;2005年
3 段秀子;论面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文教师合作素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莉馨;论我国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及评价[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敏;全球生态危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汪启学;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符晓;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关系探讨[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陆昱博;试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和谐社会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李拂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99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9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