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边界
发布时间:2017-10-09 16:19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边界
【摘要】:当一个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产生其另一方面的效益或后果,网络也不例外。当网络为人们提供充分实现言论自由平台的同时,也为诽谤和流言蜚语的产生、发育提供了温床。网络空间为网络言论的实现和发展搭建了巨大的平台。网络言论自由是言论自由的拓展形式,它作为基本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不可被剥夺,是公民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有效工具,是民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平衡器,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途径。网络空间中,因为言论自由主体身份的虚拟性和网络传播的无中心性、易被复制性等特征,导致网络空间也成为失范性言论的垃圾场。特别是网络谣言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损害了政府形象,危害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危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本文通过引入两个对比性案例,对案例折射出的网络言论自由与言论失范这两个主题性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着重分析探讨网络言论的形式与特征、言论自由的性质、言论自由的价值、言论自由的实现途径,以及网络言论失范的类型化、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传播步骤、对社会的危害性和网络空间中法治的困境等问题。同时深入思考了公民如何对待网络言论的态度和言论自由与言论失范背面的价值冲突调和的问题,并就言论自由的正当行使明晰出了必要的边界,就如何打击和规制失范性言论尤其是网络谣言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网络空间 言论自由 言论失范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0
- 第一章 网络言论引发的法律问题与法治困境10-21
- 1.1 陈平福案VS秦火火案10-12
- 1.1.1 陈平福案10-11
- 1.1.2 秦火火案11-12
- 1.2 网络言论引发的问题12-16
- 1.2.1 网络言论引发了法的价值冲突12-15
- 1.2.2 网络空间使言论主体具有了复杂性特征15-16
- 1.3 网络言论的法治困境16-21
- 1.3.1 立法的现状与困境16-18
- 1.3.2 执法与守法的现状与困境18
- 1.3.3 司法的现状与困境18-21
- 第二章 网络空间与言论自由21-36
- 2.1 言论自由的概念辨析与理解21-23
- 2.1.1 言论自由与相关概念的辨析21-22
- 2.1.2 宪法语境下对言论自由的理解22-23
- 2.2 网络言论的形式与特征23-25
- 2.2.1 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形式23-24
- 2.2.2 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特征24-25
- 2.3 言论自由的法律定性25-27
- 2.3.1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25-26
- 2.3.2 言论自由是基本人权26-27
- 2.4 言论自由的基本价值27-32
- 2.4.1 言论自由是公民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工具28-29
- 2.4.2 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29
- 2.4.3 言论自由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平衡器29-30
- 2.4.4 言论自由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途径30
- 2.4.5 特殊身份下言论自由的价值30-32
- 2.5 网络空间与言论自由的相互作用32-36
- 2.5.1 互联网络与中国互联网用户32-33
- 2.5.2 互联网络拓展言论自由实现方式33-35
- 2.5.3 言论自由推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完善35-36
- 第三章 网络空间与言论失范36-51
- 3.1 网络言论失范与网络谣言36-39
- 3.1.1 网络言论失范36
- 3.1.2 网络谣言36-37
- 3.1.3 失范性网络言论和网络谣言的关系37
- 3.1.4 近年来十大网络谣言盘点37
- 3.1.5 网络谣言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公式37-38
- 3.1.6 网络推手推动网络谣言的通常步骤38-39
- 3.2 网络言论失范的类型化39-44
- 3.2.1 特定侵权型39
- 3.2.2 别有用心型39-40
- 3.2.3 以讹传讹型40-41
- 3.2.4 泄密秘密型41
- 3.2.5 吸引眼球型41
- 3.2.6 利益驱动型41-42
- 3.2.7 爱心诈骗型42-43
- 3.2.8 封建迷信型43
- 3.2.9 反动暴力型43-44
- 3.3 网络言论失范的动因44-48
- 3.3.1 仇官仇富心理44-45
- 3.3.2 盲目跟风主义45
- 3.3.3 发泄与报复心理45-46
- 3.3.4 非法利益和黑色产业链46-47
- 3.3.5 出名与猎奇心理47-48
- 3.3.6 “三股势力”密谋策划48
- 3.3.7 侥幸逃免心理48
- 3.4 网络言论失范的社会危害48-51
- 3.4.1 激化社会矛盾49
- 3.4.2 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49
- 3.4.3 破坏社会诚信根基49-50
- 3.4.4 腐蚀社会公序良俗50-51
-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言论失范的规制与防范51-55
- 4.1 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边界51-52
- 4.1.1 边界及言论自由的边界概念51
- 4.1.2 言论自由边界的划定原则51
- 4.1.3 言论自由的边界划定51-52
- 4.2 网络空间中言论失范的规制与防范52-55
- 4.2.1 健立谣言应对机制52-53
- 4.2.2 惩罚诽谤转载行为53
- 4.2.3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53-55
- 第五章 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正当实现55-61
- 5.1 言论自由价值冲突的调和原则55
- 5.2 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正当实现55-61
- 5.2.1 培养公民理性对待事物的心态55-58
- 5.2.2 培养公民守法意识58
- 5.2.3 让公民敢于说话58-59
- 5.2.4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疏导59
- 5.2.5 加强与完善立法建议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诗钿;李冬梅;;论网络时代的民众评价活动及其在现代政治文明中的价值[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2 戴激涛;;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J];法学;2008年11期
3 丹尼尔·西蒙斯;对言论自由的可允许限制[J];国际新闻界;2005年04期
4 刘正祥;;网络言论的失范及其法律规制[J];政法学刊;2010年02期
5 李树忠;表达渠道权与民主政治[J];中国法学;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1001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0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