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中国网络民粹主义一形态、根源与消解

发布时间:2017-10-14 07:13

  本文关键词:中国网络民粹主义一形态、根源与消解


  更多相关文章: 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代议制 公民教育


【摘要】: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在中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粹主义和这一新兴工具的结合产生了网络民粹主义。转型期的中国官员腐败、阶层固化、机会不平等、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等一系列社会矛盾表现突出,网络民粹主义的产生给正处这一阶段的中国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危害。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网络民粹主义现象的系统性研究,找到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消极影响的可行性对策。民粹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社会现象,虽然没有权威确切的概念,但可以肯定“人民崇拜”、“底层立场”绝对是民粹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由于网络空间特殊性,作为传统民粹主义当代衍生的网络民粹主义除了拥有传统民粹主义的草根性、非理性和批判性之外,还带有虚拟现实性、直接参与性、群体极化性等个性特征。网络民粹主义遵循“人民审判”的政治逻辑,由于它是一种超意识形态的强大势力,因此被极左派、极右派和极端民族主义争相拉拢,呈现出三种民粹主义的激进思潮。网络民粹主义产生根源并不单一,它是传统思想、网络技术支撑、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大众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产物,网络民粹主义给正处转型期的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它促使政策的制定更加倾向于公平正义,也培养了公民的公共精神;但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破坏现有民主秩序与法治权威、激化社会各阶层矛盾、削弱政治认同等消极影响。为了消解网络民粹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改善民生、保障民权、加强网络监督、发展社会组织、开展现代公民教育的现实对策,以求能够有效遏制网络民粹主义迅速蔓延的势头。
【关键词】: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代议制 公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引言7-13
  • 1.1 选题的依据7
  •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7-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2、网络民粹主义的相关理论概述13-25
  • 2.1 民粹主义的概念13-16
  • 2.1.1 何为“民”?13-14
  • 2.1.2 何为“民粹”14-16
  • 2.2 民粹主义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嬗变16-19
  • 2.2.1 互联网产生之前的民粹主义16-18
  • 2.2.2 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18-19
  • 2.3 网络民粹主义的特征19-21
  • 2.4 网络民粹主义的政治逻辑21-25
  • 3、网络民粹主义的呈现形态25-29
  • 3.1 极左派的激进思潮25-26
  • 3.2 极右派的激进思潮26-27
  • 3.3 极端民族主义思潮27-29
  • 4、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根源29-39
  • 4.1 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29-31
  • 4.1.1 中国古代民粹传统的影响29-30
  • 4.1.2 卢梭思想的影响30-31
  • 4.2 网络技术的支撑31-33
  • 4.2.1 匿名31-32
  • 4.2.2 网络空间的无限性32-33
  • 4.3 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33-35
  • 4.3.1 宏观社会背景33-34
  • 4.3.2 微观社会环境34-35
  • 4.4 制度困境35-37
  • 4.5 网络民粹主义产生的心理基础37-39
  • 4.5.1 网络民粹主义所体现的大众心理特征37-38
  • 4.5.2 大众和精英的心理关系38-39
  • 5、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39-43
  • 5.1 网络民粹主义带来的积极影响39-40
  • 5.2 网络民粹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40-43
  • 6、网络民粹主义的消解43-49
  • 6.1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改善民生与保障民权相结合43-44
  • 6.2 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发展公民社会组织44-46
  • 6.3 官方应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加强网络监管和立法工作46
  • 6.4 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理性思考和表达的能力46-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毅;;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原因、表现及管控[J];青年探索;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1029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29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