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强权与公理的较量

发布时间:2017-10-16 20:39

  本文关键词:强权与公理的较量


  更多相关文章: 权力 自由 宪政 专制 焦虑


【摘要】:弗朗兹·纽曼是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他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恰是一种基于法律实践的学术贡献。他经历了德意志第一共和国的成立,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与施米特、黑勒等“大牌”思想家有过接触,甚至可以说受到魏玛公法学论争浸染。法律实践生涯让他更为敏锐地捕捉到了资本主义法治国转型的剧痛(1932年被任命为社会民主党全党的官方律师)。马尔库塞曾经评价其为“非常好的政治学学者”“政治是他生命的元素”。正如其人生轨迹,纽曼的研究工作也通常被认为呈碎片状,缺乏系统化。但是,本文所要展示的,纽曼的研究工作实际上乃是一以贯之的,并非表面上的“零碎”。“强权与公理”是纽曼一再提到的研究主题,且以对自由的研究为根本线索。他探讨了权力存在的普遍性恰是为“权力存在下实现自由”而作铺垫,对自由的分析也表明,自由不单单包括法律向度,更兼有认知和意志向度。实现自由必须利用好权力,建立并维护实现自由的建制,宪政是实现自由的建制,自然法、机械主义哲学、普通法是宪政主义的三个来源。反自由的建制包括各种专制,其发生学的角度上有迹可循,克服政治性焦虑是预防专制的必备条件。对于现实的实证法秩序,亦有正当性地不服从的条件,可供个体援引。纽曼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倡哲学和历史的研究并重。作为法学专业出身的他反对自由是法律之阙如的表述,跳出了法律理论和实践来研究自由。其对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国家转型所作的分析对于中文学术世界具有可参考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纽曼对于自由与权力等诸多概念的真知灼见廓清了政治哲学的一些“常识”和“误会”,对于塑造公民正确的“政治态度”并开展政治实践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权力 自由 宪政 专制 焦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导言:弗朗兹·纽曼思想概论12-35
  • 1.1 弗朗兹·纽曼思想的理论背景12-29
  • 1.1.1 黑勒和施米特之“共同体”的异同13-17
  • 1.1.2 黑勒与凯尔森的交锋17-21
  • 1.1.3 施米特对凯尔森的批评21-24
  • 1.1.4 斯门德的整合理论24-29
  • 1.2 纽曼研究方法29-33
  • 1.2.1 反对独断论和极端怀疑论29-30
  • 1.2.2 “经史合参”30-32
  • 1.2.3 倡导多学科开放性研究32-33
  • 1.3 纽曼思想概述33-35
  • 2 在场的权力35-44
  • 2.1 权力不会完全消解35-37
  • 2.2 权力不应完全消解37-39
  • 2.3 权力运用的社会学分析39-40
  • 2.4 权力根源之分析40-42
  • 2.5 权力应归向自由42-44
  • 3 自由三向度44-59
  • 3.1 自由的法律向度44-52
  • 3.1.1 国家必须凭借实证法方可干涉个人自由45-46
  • 3.1.2 作为意志和决断的实证法不能保障自由46-48
  • 3.1.3 强调一般性的实证法48-49
  • 3.1.4 法律一般性的三个功能49-50
  • 3.1.5 自由之法律向度的局限性50-52
  • 3.2 自由的认知向度52-55
  • 3.2.1 对外部自然的认知52-53
  • 3.2.2 对人类心灵的认知53-54
  • 3.2.3 对历史进程的认知54-55
  • 3.3 自由的意志向度55-59
  • 3.3.1 行动创造自由56-57
  • 3.3.2 只强调意志自由的局限57
  • 3.3.3 作为意志自由建制化的民主政治系统57-59
  • 4 宪政主义的三个源泉59-80
  • 4.1 重估自然法59-69
  • 4.1.1 哲学上对自然法学说的总批判60-62
  • 4.1.2 自然法学说的范围62-64
  • 4.1.3 自然法学说与社会契约论64-67
  • 4.1.4 自然法三类功能67-68
  • 4.1.5 自然法理论的内在一致性68-69
  • 4.2 机械主义哲学69-74
  • 4.2.1 宪政学说的一般原则69-71
  • 4.2.2 三权分立的工具性71-72
  • 4.2.3 “强权和公理”问题之解决方案72-74
  • 4.3 普通法传统与宪政74-80
  • 4.3.1 普通法与权力归属75-77
  • 4.3.2 普通法与制定法77-78
  • 4.3.3 普通法传统的理性78-80
  • 5 反自由建制80-94
  • 5.1 专制80-86
  • 5.1.1 何为专制80-82
  • 5.1.2 凯撒式与极权专制82-83
  • 5.1.3 专制与民主83-85
  • 5.1.4 极权专制产生原因的综合分析85-86
  • 5.2 焦虑86-89
  • 5.2.1 恐惧之功能86-87
  • 5.2.2 焦虑的本源87-89
  • 5.2.3 焦虑的作用89
  • 5.3 认同(identification)89-94
  • 5.3.1 有感情的认同90-91
  • 5.3.2 无感情的认同91-92
  • 5.3.3 历史阴谋理论92-94
  • 6 解救之道94-99
  • 6.1 人的自我决定94-95
  • 6.2 知识分子的良心95-96
  • 6.3 拒绝实证法的正当条件96-99
  • 7 结语99-104
  • 参考文献104-110
  • 一、中文专著及论文104-108
  • 二、外文专著及论文108-110
  • 作者简介11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7 马俊峰;;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8 李娉;;列奥·施特劳斯对韦伯事实与价值分野方法论的批判[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谷雪梅;;论新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刘明艳;;马克思问题意识与个人真正自由追寻场域的转变——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冰;拆迁主导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静雅;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燕霞;曾经的女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4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44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