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民主与独裁:从“语境模型”理论看国家身份在政治语篇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11-06 05:26

  本文关键词:民主与独裁:从“语境模型”理论看国家身份在政治语篇中的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语境模型 国家身份 政治语篇 意识形态


【摘要】:从1977年开始,每年美国国务院都会发表一份《国别人权报告》,包括世界上近200个国家或者地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国别人权报告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政治文本。每份报告中的选词、主题、文体等基本一致,其发布以宣扬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目的,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语篇体裁。但是,这份国别人权报告自发布伊始就备受争议,政治色彩也越来越浓,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本研究基于Van Dijk的“语境模型”理论,辅之以语料库的技术手段,以北朝鲜和英国为例,探讨了国家身份在《人权报告》中的建构问题。在美国的《人权报告》中,北朝鲜和英国被分别定义为独裁国和民主国,所以研究这两种国家身份在《人权报告》中的建构,可以大致粗略地揭示出独裁国和民主国在人权报告中的身份建构模式。通过对美国在撰写《人权报告》时为英国和北朝鲜构建的“语境模型”进行分析,以语料库中高频词、索引行、词丛等技术为辅助手段,对《人权报告》进行深入探索,发现:(1)在《人权报告》中,英国被塑造为一个民主的国家身份,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尊重人权、追求平等、关注弱势群体;北朝鲜则被塑造为一个封闭的独裁的国家身份,无视法律、控制人民、剥夺人权。(2)通过进一步对美国在建构英国和北朝鲜时构建的“语境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英国与美国身份认同,拥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友好的外交关系,使得美国为英国构建了一个积极的“语境模型”,而北朝鲜与美国国家身份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外交关系糟糕,所以美国为北朝鲜建构了一个消极的“语境模型”。这也表明,美国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国家身份,把各国分成两类——与其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和国家身份的国家;与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国家身份的国家,求同排异。(3)根据Van Dijk(1998)在话语交际中,语境模型会动态、持续地控制话语的产生,使得话语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适时采用话语策略来顺应符合语境模型和交际事件,在撰写《人权报告》时,受到“语境模型”的限制,撰写者会通过使用一些话语策略控制话语,使其符合当时的交际事件。人权报告中,撰写者使用了夸张陈述和轻描淡写、连词妙用、数字游戏、词汇重复、间接表达等话语策略来强调英国的民主身份和北朝鲜的独裁身份。该研究再次证实了Van Dijk的“语境模型”。通过开展此项研究,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国家身份研究和政治语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及视角,也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批评性话语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炳全;;文化心理与国家身份[J];阴山学刊;2014年03期

2 郭换换;;中国领导人“中国-东盟”峰会讲话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朱中博;周云亨;;加拿大中等国家身份考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彭赞文;;文化产业输出与国家身份建构[J];人民论坛;2013年23期

5 李砚祖;张黎;;实用与民主的技术崇拜:20世纪美国设计的风格化与国家身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6期

6 王立新;;我们是谁?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J];历史研究;2009年06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立新;;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王立新;;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塑造[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3 江慧;;以国家身份的视角定位中国的“国家责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义桅;中国的四种国家身份[N];东方早报;2008年

2 张胜军;入世十年中国国家身份的嬗变[N];学习时报;2012年

3 王东京;“国家身份”的窘境[N];北京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吴绵;改革机制选好班子(上)[N];中国质量报;2000年

5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严双伍;中国崛起需正确审视中国责任[N];湖北日报;2014年

6 茂文;欧洲各国央行拒绝统一[N];国际商报;2005年

7 陈冰;在“美国后院”树立中国坐标[N];深圳特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肖肖;美国官方对外战争类话语的国家身份建构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丽;英法国家身份及共同体建构-《亨利五世》的语言霸权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孙会丽;民主与独裁:从“语境模型”理论看国家身份在政治语篇中的建构[D];重庆大学;2016年

4 王瑞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兵云;当代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尹俊杰;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中国国家身份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康文中;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和平发展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慧明;国家身份理论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雷文佳;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国家身份定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乐恒;奥巴马政府政策与印度国家身份的矛盾[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47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47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