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互治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官民互治问题研究
【摘要】:官民关系作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缩影,治理理论为其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互动型法治被认为既能确保政府这一法治的重要动力来源,又能培育公民这一新的动力来源。官民互治是互动型法治的具象之一,是一种质的转折性的文明进步的官民关系,官与民主客体的二象性能实现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双向制约与平衡。然而,当代法治中国背景下的官民主客体关系严重不对等,官民互治的实现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以依法治国的精神追求,着眼于历史的官治民的文化传统、现实的官治民的诸方面问题以及未来的官民互治的理想情景,对其所聚焦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了该问题域的可持续研究,以期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逐步进入官民互治的良性运作状态。本文阐明了官民互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介绍了我国官民关系的主要类型,结合我国法治的发展历程与动力类型,在分析我国官民关系的本质与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法治中国建设中我国官民互治的制约因素,并挖掘出隐匿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以“依法治官吏”和“依法官吏治”为分支,以前者为重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提出实现官民互治的前提、路径与具体实践之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3;D62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树民;论依法治国方略[J];中国法学;2000年02期
2 徐宏伟;关于依法治国的几点思考[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谢元春;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J];呼兰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韩裕庆;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治党[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王立民;我国的依法治国史鉴[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郭涛;从法制与法治关系评析依法治国[J];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王泽庆;试论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周国平;论依法治国的三个关系——兼析依法治国的实现过程[J];学海;2000年05期
9 邓崇专;论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J];学术论坛;2000年03期
10 徐浩然;;试论实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基本措施[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邰建民;;依法治国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农优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霄;方宏伟;;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秉天;;浅谈依法普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翁里;田冬;;论董必武守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张明学;;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党治理国家的必然要求[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翔;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建陵;法治与依法治国的本质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小燕;试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3 皮俊杰;基于依法治国视角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婧茹;依法治国背景下党的政策与法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吕越;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历程与思考[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肖选文;当前社会环境下警察执法用枪存在的法律问题探究[D];西北大学;2015年
7 仇婷;依法治国视野下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8 杨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丹;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孟静华;依法治国视角下传统孝道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91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29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