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聚合两步法制备壳交联聚合物微球及自模板制备空心球
本文选题:分散聚合 + 核-壳微球 ; 参考:《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摘要】:采用分散聚合两步加料法,在单体苯乙烯(St)转化率达80%以上时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以未交联内核自身为模板,制备了PS核-P(St-DVB)壳(壳交联)结构微球。然后使用PS的良溶剂THF将未交联内核溶出后,制得了结构规整的空心聚合物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所得核-壳、空心球的形貌,探讨了核-壳聚合物微球制备过程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及交联剂用量对最终所得空心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引发剂用量,微球内核聚合物的分子量减小,内核容易溶出;增大起始单体浓度,壳层交联剂含量相对减小,所得空心球易破裂,刚度下降;单体浓度过低可使交联层致密,不利于内核聚合物溶出,得到蜂窝状空心球;交联剂用量增加,所得空心球的刚度和壁厚增加。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S core-PnSt-DVB shell (shell crosslinked)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two-step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the crosslinking agent divinylbenzene-divinylbenzene (DVBN) as the template, when the monomer styrene (St) conversion was over 80%, and the uncrosslinked core itself was used as the template to prepare the PS core-PnSt-DVB shell (shell crosslinked) microspheres. Then the uncrosslinked core was dissolved by the good solvent THF of PS and the hollow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structured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core-shell and hollow spheres were observed by SEM (SEM) and TEM (TEM), and 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amount,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crosslinking agent dosage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hollow sphere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polymer microsphe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microsphere core polymer decreases and the core dissolves easily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tor content, and the content of shell crosslink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hollow spheres are easy to break down and the stiffness decreases. When the monomer concentration is too low, the crosslinking layer is dens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issolution of the core polymer and the honeycomb hollow spheres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stiffness and wall thickness of the hollow spher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4008/20774007)
【分类号】:TB383.4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名敏;二氧化钛包覆聚合物的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华道本,白如科;纳米结构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成丙;吴若峰;吕希林;易群;徐静靓;;微型分散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2 易昌凤,邓字巍,徐祖顺;大分子单体参与分散聚合制备功能性微球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3 袁定重;张秋禹;;分散聚合法制备功能高分子磁性微球P(St/MAA)/Fe_3O_4[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凯;黄渝鸿;范敬辉;谭云;;超声波引发苯乙烯分散聚合反应制备Ag/PS复合粒子[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5 罗付生;吴天斌;;不同包裹型态SiO_2-PS复合微粒子的制备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7期
6 杨瑞成;郧栋;穆元春;;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7期
7 温汉华;梁媛媛;黄志坚;谢恬;;分散聚合法制备含环氧基团的磁性高分子微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陶磊;闫玉禧;牟颖;金钦汉;;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2期
9 武鹏;桑晓明;张冬梅;陈新刚;张磊;;分散聚合法制备TiO_2-PS复合粒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胜广;于洁;刘云云;王洛礼;;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凯;;超声波引发分散聚合反应制备Al/PS微胶囊[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文香;温自强;徐文亮;陆敏;冯亚青;;黄色高分子染料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电泳显示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吴天斌;柯杨船;王月红;董鹏;;聚苯乙烯包覆无机物颗粒的制备与表征[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4 李大松;陈颖;彭懋;郑强;;分散聚合制备微孔材料[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俊杰;张文阁;祁欣;;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标准粒子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毅;柯扬船;李京子;杜守琴;夏岩峰;孟倩倩;吴天斌;;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中分散性能与应用研究的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海峰;熊万斌;黄晓华;杨成;陈明清;;多响应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8 刘俊杰;张文阁;王海;;标称值1μm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A];第七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2008上海市颗粒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胜利;董鹏;袁桂梅;周倩;;微米/纳米微球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A];第七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2008上海市颗粒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孟晟;石力;钟伟;杜强国;;天然生物相容性聚电解质自组装纳米微球[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程新建;PMMA/SiO_2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及无机空心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复旦大学;2007年
2 张琦;单分散功能聚合物微球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华林;有机聚合物/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丁雪峰;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中空材料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许俊鸿;氮杂环修饰的PGMA/纳米Fe_3O_4磁性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宋丹;微纳米核壳及中空结构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敏;聚合物/SiO_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复旦大学;2006年
8 张伟;以聚电解质/乳液为模板制备具有中空/多孔结构的复合材料[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王刚;基于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的液相悬浮式生物芯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定重;分散聚合法制备固定化酶载体P(St/MAA)/Fe_3O_4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友稳;分散聚合两步法制备壳交联聚合物微球及自模板制备空心球[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李艺;交联型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及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4 袁忠发;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用柔性导电微球的制备[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曹康丽;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PAM微球及SiO_2/PAM核/壳复合微球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赵彬;分散聚合法制备微米级单分散PMMA微球[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7 李爱贵;聚甲基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水凝胶纳米粒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史如琳;丁苯嵌段聚合物相分离及阴离子分散聚合制备纳米微球[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陈骁;聚苯胺水基胶体分散液及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制备和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孝飞;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微米级聚醋酸乙烯微球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5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5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