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钒酸铵一步法制备氮化钒研究
本文选题:氮化钒 + 偏钒酸铵 ; 参考:《钢铁钒钛》2017年04期
【摘要】:在热力学计算基础上,通过热重—差热试验的分析,对偏钒酸铵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钒的过程进行了探索,研究了原料配碳比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碳比为理论碳比时氮化产物氮含量最高,碳含量随着配碳比增加而升高。一步法制备氮化钒的过程是钒氧化物的碳热还原和氮化同时进行的耦合反应。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preparation of vanadium nitride by carbothermal reduction of ammonium metavanadate was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test. The effects of raw material carbon ratio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has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roduc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nitrided products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ratio of carbon to carbon is theoretical, and the carbon cont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 ratio.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vanadium nitride by one step method is a coupling reaction of 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 of vanadium oxid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华银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服务地方专项计划项目:钒氧化物制备氮化钒过程尾气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16JF014)
【分类号】:TF8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厚生;碳化钒与氮化钒[J];钢铁钒钛;2000年01期
2 唐诗全,张帆;攀钢加快氮化钒产业化进程[J];钢铁钒钛;2000年03期
3 孙国会,梁连科;国内外氮化钒铁及氮化钒制备情况简介[J];铁合金;2000年01期
4 孙朝晖,周家琮,杨仰军;攀钢氮化钒技术的发展及市场前景[J];钢铁钒钛;2001年04期
5 黄中省;陈为亮;伍贺东;邢继彬;;氮化钒的研究进展[J];铁合金;2008年03期
6 孙涛;刘建雄;谢杰;李松;柏万春;;氮化钒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粉末冶金技术;2009年01期
7 孙涛;彭澎;谢杰;李松;柏万春;;氮化钒制备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应用[J];南方金属;2008年04期
8 杨君;;氮化钒的市场与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2007年09期
9 董江;薛正良;余岳;;V_2O_5还原氮化一步法合成氮化钒[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张光德;刘伟辉;谭国臣;于成智;;氮化钒铁工业化中试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占玲;;宣钢氮化钒铁使用情况总结[A];钒氮微合金化钢暨氮化钒铁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江;薛正良;余岳;;V_2O_5还原氮化一步法合成氮化钒的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梁新维;张兴利;刘红梅;;承钢使用氮化钒铁V-N微合金化高强钢筋的生产技术研究[A];钒氮微合金化钢暨氮化钒铁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于瑞霞 陈军;承钢自主开发氮化钒生产工艺创效可观[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唐朝林 王文锋;攀钢氮化钒技术打破美独家垄断[N];中国冶金报;2001年
3 晨光;氮化钒在钢筋中的应用研究达国内外先进水平[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三三;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先锋;氮化钒制备过程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为;包芯线用氮化钒破碎工艺过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6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5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