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及其完善途径研究
本文选题:基层民主 + 乡村治理 ; 参考:《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基层民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没有基层民主的制度和实践,真正的和谐社会就无法实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只有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才能有效地疏解社会矛盾、培养群众的民主意识、监督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的作为,实现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目前,在我国乡村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方面,也表现在政治文明与文化建设方面。城乡差距不只是收入差距,也包括公共服务差距,以致冲突事件不断出现。而我国存在的一些制度和体制,如单一化的民主监督制度、村财乡管的财政体制、治理主体资源匮乏、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缺位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着我国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的困境急需突破。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的制度设计,是我国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手段,理应对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导向和支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对促进乡村社会实现善治的作用尚不明显。为早日实现我国乡村社会经济、政治和公益事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有必要完善相关机制建设。主要建议有:明确划分两委职责,建立合理的职权机制;规范乡村治理权限,构建良性的乡村互动机制;细化民主操作程序,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拓宽村民救济途径,建立司法保障机制。总之,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制度约束功能,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Abstract]:Grassroots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Without grassroots democratic system and practice, a real harmonious society can not be realized.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nly by developing grass-roots democracy, can we effectively 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cultivate th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masses, supervise the actions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s an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nd realize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society. At present, the disharmonious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in China are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in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not only income gap, but also public service gap. However, some systems and systems exist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unitary democratic supervision system,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village and the township, the lack of resources of the governing body, the absenc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and so on. It seriously affe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edicament of rural governance is in urgent need of breakthrough. As the system design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villager autonomy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villagers to realize self-management, self-education and self-supervision, which should play a gui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However, the current system of villager autonomy in our country has not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good governance in rural socie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politics and public welfare,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mechanism. The main suggestions are: clearly divid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wo committees,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authority mechanism; standardizing the rural governance authority, constructing a benign rural interaction mechanism; refining the democratic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ming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power checks and balances, and broadening the ways of villagers' relief. Establish a judicial protection mechanism. In a word,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stem restriction function of villagers' autonom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rural governance.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镇涛;;城市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现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王俊哲;;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1年24期
3 孙翊锋;刘晓波;;乡村治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1年14期
4 卢玉玲;李松柏;;多元权威与乡村治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5 汪凡凡;;完善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孙瑞灼;;农村反腐要加强基层民主[J];政协天地;2011年08期
7 郭涛;;加强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途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8 李炳烁;;乡村治理中的权利冲突及司法规制[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9 卢福营;;派系竞争: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基于浙江省四个村的调查与分析[J];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10 陈明;;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路径[J];理论导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海平;程隽;;从“村官治村”到“制度治村”——绍兴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启示[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福营;;当代乡村治理变迁的特点和经验——以建国60年来的浙江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韩立明;;党内基层民主实现途径初探[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4 吴艳雯;;基层民主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黄山市北岸镇为例[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5 南京市委组织部课题组;;党内基层民主要重视制度建设——基于南京市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实践的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6 张健;;社会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模式[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7 张健;;社会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模式[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大鹏;;论基层民主的发展对国家高层民主政治的影响[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9 杜双燕;;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贵州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研究[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泽军;崔俊杰;;社会转型与乡村治理模式的选择[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张克;穷乡盛宴折射乡村治理困局[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吕德文 贺雪峰;中国乡村治理六十年[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刘俊林 成都市市长助理 都江堰市市委书记 裴泽庆 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基层民主,推动“善治”的强劲引擎[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陈雪芹;官员学者把脉“乡村治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主持人 刘正军;发展基层民主 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6 党国英;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N];农民日报;2005年
7 李学东 遵义市社科联主席;“三关”工程与乡村治理变迁[N];遵义日报;2008年
8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甄小英;用制度创新推进基层民主[N];中国人事报;2008年
9 浦东新区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国弟;坚持党的领导 发展基层民主[N];东方城乡报;2009年
10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党国英;乡村治理现代化必先要城乡一体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菊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疆乡村治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2 汪玮;转型期中国乡镇民主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王习明;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于毓蓝;转型期苏南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王亚民;海疆知县蓝鼎元的乡村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何晓杰;“后农业税时代”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裴泽庆;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郝耀武;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正朴;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朱黄涛;乡村治理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蔺明照;乡村冲突、乡村治理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学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顾斐泠;我国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龙劲松;中国地方组织化与乡村治理[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永堂;乡村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张娟;我国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及其完善途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樊亚军;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王锐;税费改革后的乡村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毕先进;乡村治理:“邹平模式”与“延安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7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6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