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核心价值的认同——以科举制度创新为切入点
本文选题:科举制度 + 核心价值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宋初的科举制度改革促进了"士绅/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士绅阶层开始以天下为己任,将儒家道德理想普及于民间社会,即通过基层自治制度改革和创新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进而在国家/士绅/民众共享和认同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三合一"的"民族命运共同体",而贯穿其中的"道德契约"认同逻辑在协调民众/国家之间关系的"顶层认同"和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关系的"底层认同"中均显示出其历史合理性。重新梳理和认识传统的核心价值认同模式以及当代转型,正确对待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应当成为当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和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文化前提。
[Abstract]: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in the early Song Dynast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try / national destiny community". The gentry began to take the world as their duty and popularized the Confucian moral ideal to the civil society. That is, to strengthen the value identity of the people throug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grass-roots autonomy system,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e / gentry / populace sharing and identifying with the Confucian core value system, a "three-in-one" national destiny communit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moral contract "identity logic that runs through it coordinates the populace / state. The "top-level identity"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bottom-level identity"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daily life show its historical rationality. Comb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traditional core value identity model and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t should b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requisite for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identity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XKS007) 西南交通大学“文科发展战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科研基金项目
【分类号】:D6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怀宏;;正义在中国:历史的与现实的——一个初步的思路[J];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罗立祝;科举应试资格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3 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4 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5 李志琴;;简析“三言”“二拍”中的“弃儒就贾”现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常成;;明代科举制与八股文评价述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龚友德;;质疑“为科举制平反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高桂娟;冯建民;;国内科举制研究的脉络及其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李咏吟;;寻求审美目的与人生目的之和谐[J];东方丛刊;2006年03期
10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知识智慧——法律解释的知识形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芸;;《交友论》的接受基础及与阳明学友道观念的比较[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贺卫方;;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展开[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泽兵;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牛力伟;党内选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新;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力实践[D];上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峗;家训与宋代伦理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常成;明代进士录取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九甫;八股文教学及其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庆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1年
6 林春田;传媒变革中的文化资本与网络背景下的文学际遇[D];厦门大学;2001年
7 罗先文;秦和西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唐林轩;略论明清小说中的弃儒从商现象[D];湘潭大学;2004年
9 闫涛;被选举权及其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朱琳;试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信任问题[D];河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生更;刘宏Oz;;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动力[J];求实;2008年05期
2 马玉稳;张冬冬;;试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3 刘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消费导刊;2008年17期
4 吴艳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必须澄清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3期
5 苏智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品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6 李希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途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7 王建均;;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李娜;申小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其他文化思潮的冲突与整合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9 黄志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郝一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网络文化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春玲;;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选择[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2 王智海;;抗震救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彰显[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黄爱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树智;;论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和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蒙小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佳路径[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燕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功能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龙金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汉城 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政治处副处长;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N];安徽经济报;2010年
2 李淑芬 作者单位:西丰县的钓鱼林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现实途径[N];铁岭日报;2007年
3 庞士让;理性爱国更有力 理性爱国国更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赵晓强;以改革创新精神培育企业员工理想信念[N];山西政协报;2008年
5 杨辉;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N];贵州日报;2006年
6 吕宇英;发挥思政工作优势构建和谐企业[N];青岛日报;2007年
7 安徽省技术进出口有限股份公司 史亚利;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N];安徽经济报;2007年
8 ;“抗震救灾与民族精神”讨论会综述[N];解放日报;2008年
9 刘文玲;新时期事业单位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N];青岛日报;2006年
10 山东交运集团有限公司 侯立;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自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价值观认同[D];郑州大学;2007年
3 肖霞;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D];河南大学;2009年
4 曾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中南大学;2009年
5 黄志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彭红峗;西方社会思潮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理想信念教育[D];兰州大学;2009年
8 焦荣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郝军燕;试论我国社会的精神和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考察[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1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7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