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媒体报道与民事审判

发布时间:2018-08-16 17:08
【摘要】:随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的认知在在加强,对公共事务及社会事务的参与感也随之加强,民众要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的意愿也越发迫切。司法权作为公共权力的一种,成为了社会公众对之进行监督的重要对象。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了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社会公众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和关注的重要媒介。民事案件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媒体对案件的审理过程及审判结果有着极大的兴趣。媒体报道与民事审判就本质来讲,其价值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追求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的实现,所以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事审判,对审判过程的透明性及审判结果的公正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媒体审判自身具有的特定及运作方式,加之对大众媒体监督司法审判的立法缺失,实践中媒体在司法活动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审判公正与中立。本文从媒体报道与民事审判的关系及媒体审判的功能方面,进行进一步阐述,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itizens' legal consciousness, the social cognition of public affairs is being strengthened, and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and social affairs has also been strengthened. The will of th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 affairs is also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gent. Judicial power, as a kind of public pow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 of public supervis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has infiltrated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the public to supervise and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affairs. Civil cases, especially those with significant social impact, have great interest in the trial process and the outcome of the case. Media reports and civil trials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value goals, both for the realization of value concepts such as fairness and justice, so media reports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 civil trials.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trial process and the fairness of the trial results. However, the media trial itself has its own specific and operational mode, 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legislation on the mass media supervision of judicial trial, the media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judicial activities in practic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airness and neutrality of the trial. This paper furth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report and civil trial and the function of media tria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and perfection combined with our country's judi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胜红;;浅谈诉讼时效在民事审判实践中运用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26期

2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民事审判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工作情况的报告[J];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1年02期

3 朱云洲;民事执行工作要执法必严[J];人民司法;1980年02期

4 史有勇;民事审判是综合治理的组成部分[J];法学;1985年04期

5 史有勇;民事审判工作新议[J];法学;1985年06期

6 田英;;人民检察院应加强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7 吴秀军;民事审判专题座谈会在赤峰召开[J];人民司法;1989年02期

8 方岩;新拆迁原则在民事审判中的应用——原房屋共居人利益的保护[J];法律适用;2005年05期

9 蔡云刚;何海军;;论诉讼欺诈立体规制网络的构建——以民事审判为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6期

10 王娟;;试论民事审判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劲荣;;民事审判环境初察——读董必武先生发言有感[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2 邵世星;;试论民事检察和民事审判的对立统一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毛牧然;周实;牟瑞瑾;张尤佳;;论辽宁省版权民事审判工作的现状、不足与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华;;涉外 民商事审判的几个基本问题[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5 胡文苑;;论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仁;袁晟翔;;司法执行难的博弈解读和一体化消解——以执行“双高”现象为基点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刘玉梅;;质疑“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之分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沈亢;;证据规定对商品房质量纠纷举证问题的新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育;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座谈会暨交通事故 赔偿案件联动化解现场会在常州召开[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李夫;市法院强化民事审判促进社会和谐[N];通辽日报;2009年

3 ;黄石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N];黄石日报;2009年

4 李勇 于大涛;市法院民一庭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N];长白山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明;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在沈召开[N];辽宁日报;2007年

6 王贵廷邋刘宝权;沈阳中院民事审判亮点纷呈[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记者 申保珍;民事审判要保护群众根本利益[N];农民日报;2000年

8 刘志来 记者 孙新;喀左法院积极应对民事审判新情况[N];朝阳日报;2009年

9 记者 胡杰;湖南民事审判成效显著[N];人民法院报;2000年

10 记者 丁力辛;石家庄民事审判创出优质高效[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民事审判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静;清代州县官的民事审判[D];吉林大学;2005年

3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谢冬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边媛;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黄松有;民事审判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10 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叶思;和谐司法视野下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D];重庆大学;2010年

2 卢赞赞;民事审判视野下的习惯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尹伟君;论民事审判中的社会学解释[D];苏州大学;2011年

4 贺建国;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重构[D];湘潭大学;2002年

5 刘伟;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改造[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贾园春;论民事审判流程管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姚旭斌;民事审判实践视角下的举证责任分配[D];苏州大学;2003年

8 吴淑美;论仲裁员的公正性与独立性[D];厦门大学;2008年

9 孙恺敏;涉诉民事信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孙松儿;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186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86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