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辅助文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21:5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蓝本的教材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辅助文的变化便是这次教材改革的亮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要包含两大部分:正文和辅助文。辅助文相对于正文来说,处于“辅助”地位,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解释和拓展。辅助文虽不作为教材主体,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且占据着大量篇幅,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道德与法治》为例,提出了辅助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本课题研究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教材中辅助文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本课题中的辅助文是指《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除正文之外,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部分,共有“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相关联接”和“运用你的经验”六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对运用教材中辅助文分类及其功能的分析。笔者根据辅助文不同的功能,将其分为实践拓展类、情景讨论类以及文本解释类这三种类型。以及这三种类型辅助文各自的功能。第三部分是对运用辅助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通过访谈,分别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角度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运用辅助文方式不当;二是学生对辅助文运用形式不当;三是学生与教师普遍忽视辅助文;四是辅助文在教学环境中难以生存。第四部分是对运用辅助文的策略分析。笔者通过前面对教材中辅助文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建议:一是转换教师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转型学生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三是多方合力,加强对辅助文的重视;四是联合各类学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运文脉[J];军工文化;2017年01期

2 朱光潜;;选择与安排[J];求学;2014年03期

3 徐有光;“文运”三疑[J];中州统战;1998年10期

4 赵立凡;;国运兴 文运兴——中央电视台成立三十周年感慨话未来[J];中国记者;1988年09期

5 盛文运;;盛文运作品[J];书法;2002年07期

6 王方杰;“思想大扫除运动”始末[J];改革先声(新视点);1998年05期

7 ;吴文运兴桑养蚕致富快[J];陕西蚕业;1987年02期

8 陆建良;;作文运思的三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9 张林岗;冉文运联销发了财[J];农村天地;1999年03期

10 冷天明;他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记内江市工业技工学校副校长黄文运[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5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浩月;“粉丝权力”泛滥,,拷问网文运作模式[N];中国青年报;2018年

2 中国作协九大解放军代表团代表 刘笑伟;文运与国运相牵[N];解放军报;2016年

3 王成科;辽阳魁星楼[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宋智慧 朱炎皇 通讯员 杨猛;文运街社区:文明根植在居民心中[N];湘潭日报;2008年

5 记者 叶子;大气精美 文运璀璨[N];柳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冉茂金;国运兴 文运兴[N];中国艺术报;2002年

7 白烨;时运与文运[N];文学报;2012年

8 日报记者 叶子;文运千古事 妙笔著华章[N];柳州日报;2010年

9 新华社记者 曲志红 方瑾;国运兴 文运兴[N];文学报;2001年

10 范咏戈;以文运史 以人统事 以今述古[N];文艺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辅助文运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周倩琦;初中《道德与法治》辅助文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倪玉婷;《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辅助文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贺斌;长沙文运街保护与复兴设计分析[D];湖南大学;2017年

5 洪德坤;泰国中文运签语言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张矢的;关切、救弊与融通[D];山西大学;2017年

7 冯昊;试论休谟的情感主义及其现实意义[D];浙江大学;2009年

8 吴丽;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辅助文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吴学钦;晚明以来太原双塔寺社会功能转变及其原因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张秀英;论休谟的正义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7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47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