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09:36
【摘要】:乡村是新时代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区域,是影响到我国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关键领域。要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新时代下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求乡村振兴的集体智慧,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本文提供了主体理论框架和写作思路。研究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是有效落实村民自治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应然要求,是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加强乡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新时代的现实任务,是决胜“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性任务,也是指导新时代“三农”问题治理的总纲领,要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为新时代下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工作中的总抓手,能够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由此本文把选题方向定位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望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内容是本文写作的基础,从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了基础性论述。第二章介绍了新时代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内涵以及理论基础,为本文的系统研究提供了相关的概念性前提;第三章论述了新时代乡村自治体系建设,指出了新时代下村民自治的运转、服务及考评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对策;第四章论述了新时代乡村法治体系建设,立足于乡村法治中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四个环节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对策;第五章论述了新时代乡村德治体系建设,立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道德现状,尝试从构建文化治理体系以塑造文明民风,完善“乡贤”治理机制以营造和谐乡风,健全家训文化体系以树立清廉家风三个方面来推进乡村德治。通过本文对新时代下乡村治理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希望能够对新时代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起到一定抛砖引玉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4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益龙;;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现实基础、主要问题与实现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05期

2 张甜甜;刘晨;;“常态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策略——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的基层治理再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3 郎友兴;;走向总体性治理:村政的现状与乡村治理的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吴家庆;苏海新;;论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杨安;;“枫桥经验”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大数据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J];观察与思考;2015年02期

6 肖唐镖;;近十年我国乡村治理的观察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邱春林;;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2014年11期

8 徐勇;吕楠;;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1期

9 舒永久;;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启示[J];探索;2013年01期

10 张鲲鹏;吴敏先;;建国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与基层民主的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8年

2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少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普法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2 周志旺;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生章;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祁;传统家训文化与中国当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7年

3 朱明锋;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4 王小君;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9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49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